新書推薦: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編輯推薦: |
书稿内容为经济日报上的百余篇专栏文章,纵观全书,所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涉及房地产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的经济热点进行报道或评论,可以看到作者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观点。
|
關於作者: |
亢舒,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高级记者。2007年8月进入经济日报社从事采编工作,深耕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长期跟踪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化。曾获评经济日报“十佳记者”,作品屡获社内外奖项。
|
內容試閱:
|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合格新闻工作者 “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 经济日报创刊40年来,在风云激荡中引领思想,在众声喧哗中回应民意,忠实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见证了经济跨越、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40年来,经济日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党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和工作取向,在弘扬传统中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在改进报道中不断讲好中国故事。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提升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新闻人才队伍。多年来,经济日报社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持之以恒地为记者成长成才提供平台、创造空间。 近两年,我们为12名青年记者同时开设个人言论专栏,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尝试,这在中央党报乃至整个中国新闻界都是不多见的。我们遴选的这批记者拥有多年跑口经验,既具备研究素养,又有大众化传播才华,陆续开设《每周经济观察》《国际经济观察》《忠阳车评》《三农瞭望》《粮食大事》《市场监管》《香江观察》《财金视野》《科创之声》《房地产周评》《能源广角》《文体市场面面观》等12个固定评论专栏。这些专栏具有个人风格和专业特色,其针对社会现象和舆论热点的立场表达,是对编辑部文章、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评论的补充和延伸,满足了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对于放大主流观点、凸显经济特色起到了独特作用。 目前,经济日报已构建起由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一版“金观平”文章、12名青年记者个人专栏、时评版,以及“头条热评”等组成的评论传播矩阵,“评论立报”的格局初步形成,并与“调研兴报”“理论强报”“开门办报”一起,成为推动经济日报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 媒体融合发展时代,在新闻越来越难以实现“独家”的前提下,立论就是立报之本,要以权威观点、独到视角和理性分析获得优势、占据主导。实践证明,无论媒体生态如何变化,无论传播方式如何迭代,一篇有思想、有温度又兼具良好阅读体验的评论文章,一个集“颜值”“言值”和“研值”于一体的评论专栏,其本身就是闪光、有力且自带流量的。 一批评论专栏能赢得受众、成为品牌,是与专栏记者的努力分不开的,是与同志们悉心培养、全力推动分不开的。在我看来,尊重才华,尊重个性,给年轻同志开专栏,既是提高报纸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有力举措,也是培养优秀新闻人才队伍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报社成就着记者,记者也在成就着报社,二者是共生共荣、一同成长的发展共同体。 总体看,12个个人专栏评论时效性强、热点抓得准,兼具了高度、深度和广度等特点,但也要看到,因为多种因素制约,这些专栏文章还存在不足。差距是潜力也是动力,青年记者要继续在实践中增强“四力”,既要掌握好信息的第一发布权,也要掌握好第一解释权,守好新闻舆论阵地,引导好社会预期。 以笔为犁千秋业,只在承前启后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成为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合格新闻工作者。 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郑庆东
炒房绝不会稳赚不赔 自封房产专家的一个深圳微博“大V”惊动了深圳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七个部门。4月8日,七部门宣布对“深房理”涉嫌违法炒房举报展开调查。据报道,该微博账号的实际控制人自称是深圳资深房产投资人。这个账号涉嫌违法为炒房提供“一条龙”服务:没有购房资格,可以帮你假结婚、代持拿到资格;钱不够,可以帮你找小贷公司垫资,再操作经营贷,加杠杆,推荐各种贷款“以贷养贷”;想一起赚钱,通过代持、合资买房,把房产所有权按股权比例分割给多个出资人……“深房理”们想尽各种办法“炒房不住”,与当前三令五申的“房住不炒”总基调背道而驰。 此番七部门联合,对一个微博账号及其背后的组织或个人发起调查,并不多见。除了深圳之外,近些年房价上涨较快的热点城市均不乏炒房客甚至组团炒房的现象。违规炒房抬高了房价,扰乱了市场秩序。联合调查敲响了警钟,释放了信号——违法炒房行为不容继续发展。 作为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微博红人,这个深圳“大V”拥有140多万粉丝,成为他的会员需要缴纳年费3980元,而要成为VIP享受手把手的购房指导,则需要另交9800元。不菲的价格依然引得一众“拥趸”趋之若鹜。这表明,一旦环境变化或者政策不明确,通过炒作楼市获取利益的气氛很可能重新被点燃。因此,面对违法违规炒房行为,必须及时亮剑,对市场形成震慑,方能释放坚持“房住不炒”的强烈信心。深圳七部门严查“深房理”违规炒房正逢其时,十分必要。 向炒房客说“不”,抑制楼市投资投机性需求,是防控风险的必要举措。住房有资本属性不假,然而凡是投资必有风险。我国房地产市场曾经历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房价的快速上涨,让很多人的资产价值得到显著提升。而如今,一线等热点城市的房价已经很高,投资风险已经很大。 加高杠杆,违规套取经营贷,是当前炒房客撬动高总价房产的核心手段。一旦还款遇到问题,炒房客很可能遭遇资金链断裂。更何况,不少外地炒房客赴深圳购房付出的成本不止房价本身。此外,代持炒房的情况下,如果代持者将住房抵押或者转让,或者代持人身背债务,房屋有可能被查封、冻结,实际出资的炒房客可能房财两空。 如果任由炒房风气盛行,房价被不断推高,房地产泡沫将不断积累。一旦泡沫破裂,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损害的将是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资金过度向房地产领域聚集,也将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之下,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加码,炒房风险不断暴露,炒房绝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奉劝依然对炒房致富抱有幻想的炒房客们,是时候迷途知返了。 纵观“深房理”指导粉丝炒房的种种策略,钻政策的漏洞是其重要突破口。2019年底之后,深圳的炒房氛围一度十分浓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过快上涨之后,深圳在2020年7月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深八条”。尽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万人摇”“代持打新”等现象还是让深圳楼市的热度不减。好在随着调控不断升级,严查经营贷入楼市,严查购房人资格,炒房漏洞逐步被补上。房地产调控需要持续细化调控措施,提升调控精准度,不断堵住监管漏洞,最重要的是切实把调控政策落到实处,真严查,真打击,真处罚。 围堵炒房客,不应该仅仅是一阵风。除“深房理”之外,深圳是否还应该严查其他炒房组织?是不是过了风口浪尖,炒房风气又会卷土重来?一线城市向来被视为楼市风向标,此次深圳的调查结果,也将对其他热点城市严查违规炒房有一定示范意义。 深圳楼市的根本问题在于供需不平衡,住房和土地供不应求就会造成房价常常出现快速上涨的苗头。从长远来看,在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之外,应该不断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推进租购并举,解决好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的住房突出问题。 曾经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深圳经济特区在2019年迎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伟大历史机遇,深圳有理由在房地产调控方面给全国带个好头。 (刊发于2021年4月14日产经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