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編輯推薦: |
1.品种较全,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600多个品种中常用的550多个品种。2.配有彩色药物图片、植物图片近1000张。3.每一品种包括别名、来源、植物、采集、药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实用注意、附方。4.内容权威,该书植物性状、分布等主要参考了《中国植物志》,来源、采集、药材、炮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内容为准。5.参考性强,本书在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方面补充了《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等权威图书不同于《药典》的内容,以供读者参考对照。6.收录附方6000多首。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收载中药588种,以中药的正文名为辞目,在目录和正文中按正名笔画顺序排列,正文中以别名、来源、植物或动物、采集、药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方法、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的顺序编写。其中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以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为加强该书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性和参考性,以及体现不同时代中医药学者对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的认识,本书在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项目上选择性地列出了代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期水平的于1975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于1977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以及代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平的于1999年出版的《中华本草》的相关内容,以供读者参考。全书配有植物彩图、药物彩图1000多幅。收录附方6000多首。该书可供中医药专业医师、药师、研究人员、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
目錄:
|
一画
一枝黄花 001
二画
丁公藤 003
丁香 004
八角茴香 006
人参 008
人参叶 010
儿茶 011
九里香 012
九香虫 014
刀豆 015
三画
三七 017
三白草 018
三棱 019
三颗针 021
干姜 023
干漆 025
土木香 027
土贝母 028
土荆皮 030
土茯苓 031
土鳖虫 033
大叶紫珠 035
大血藤 035
大豆黄卷 037
大皂角 038
大青叶 040
大青盐 042
大枣 043
大黄 045
大蒜 048
大蓟 050
大腹皮 052
山麦冬 053
山豆根 055
山茱萸 057
山药 059
山柰 061
山香圆叶 062
山银花 063
山楂 065
山楂叶 067
山慈菇 068
千年健 070
千里光 071
千金子 072
川木香 074
川木通 075
川贝母 076
川牛膝 079
川乌 081
川芎 084
川射干 086
川楝子 087
广东紫珠 089
广枣 090
广金钱草 091
广藿香 092
女贞子 094
小叶莲 095
小驳骨 096
小茴香 097
小通草 099
小蓟 101
飞扬草 103
马齿苋 103
马勃 105
马钱子 107
马鞭草 109
四画
王不留行 112
天山雪莲 113
天仙子 114
天冬 116
天花粉 118
天竺黄 120
天南星 122
天麻 125
天葵子 127
天然冰片(右旋龙脑) 129
云芝 131
木瓜 131
木芙蓉叶 134
木香 135
木贼 137
木通 138
木棉花 141
木蝴蝶 142
木鳖子 143
五加皮 145
五味子 147
五倍子 149
太子参 151
车前子 152
车前草 154
瓦松 156
瓦楞子 157
牛黄 158
牛蒡子 160
牛膝 162
毛诃子 164
升麻 165
片姜黄 168
化橘红 169
月季花 170
丹参 171
乌药 173
乌梢蛇 175
乌梅 177
火麻仁 179
巴豆 181
巴戟天 183
水飞蓟 185
水牛角 186
水红花子 187
水蛭 189
五画
玉竹 191
功劳木 192
甘松 194
甘草 195
甘遂 198
艾叶 200
石韦 202
石吊兰 205
石决明 206
石菖蒲 207
石斛 210
石榴皮 212
石膏 214
布渣叶 215
龙胆 216
龙眼肉 219
龙脷叶 220
平贝母 221
北刘寄奴 222
北豆根 223
北沙参 224
四季青 226
生姜 227
仙茅 229
仙鹤草 231
白及 232
白术 234
白头翁 236
白芍 238
白芷 239
白附子 242
白茅根 243
白矾 245
白果 247
白屈菜 248
白前 250
白扁豆 252
白蔹 254
白鲜皮 256
白薇 257
瓜子金 259
瓜蒌 260
瓜蒌子 262
瓜蒌皮 264
冬瓜皮 264
冬虫夏草 266
冬凌草 267
冬葵果 268
玄明粉 269
玄参 270
半边莲 272
半枝莲 273
半夏 275
母丁香 277
丝瓜络 278
六画
老鹳草 281
地龙 283
地枫皮 285
地肤子 286
地骨皮 287
地黄 289
地榆 292
地锦草 294
芒硝 296
亚乎奴 297
亚麻子 298
西瓜霜 299
西红花 300
西青果 302
西河柳 303
西洋参 304
百合 305
百部 308
当归 310
当药 312
虫白蜡 313
肉苁蓉 314
肉豆蔻 316
肉桂 318
朱砂 320
朱砂根 321
竹节参 323
竹茹 324
延胡索 327
华山参 328
自然铜 329
伊贝母 330
血余炭 332
血竭 333
全蝎 334
合欢皮 336
合欢花 337
决明子 338
冰片(合成龙脑) 340
关黄柏 340
灯心草 342
灯盏细辛 344
安息香 345
防己 347
防风 348
红大戟 350
红花 351
红花龙胆 352
红芪 353
红豆蔻 354
红参 355
红粉 356
红景天 357
七画
麦冬 359
麦芽 361
远志 362
赤小豆 364
赤石脂 366
赤芍 368
芫花 370
花椒 372
花蕊石 374
芥子 376
苍术 378
苍耳子 381
芡实 382
芦荟 384
芦根 386
苏木 387
苏合香 389
杜仲 391
杜仲叶 393
杠板归 393
巫山淫羊藿 395
豆蔻 396
两头尖 398
两面针 399
连钱草 400
连翘 402
吴茱萸 403
牡丹皮 406
牡荆叶 407
牡蛎 409
何首乌 410
伸筋草 412
皂角刺 414
皂矾 415
佛手 417
余甘子 418
谷芽 419
谷精草 420
龟甲 422
辛夷 424
羌活 426
沙苑子 427
沙棘 429
沉香 430
没药 432
诃子 433
补骨脂 435
灵芝 437
阿胶 439
阿魏 440
陈皮 442
附子 444
忍冬藤 446
鸡内金 448
鸡血藤 449
鸡骨草 450
鸡冠花 451
八画
青风藤 453
青叶胆 454
青皮 455
青果 457
青葙子 458
青蒿 460
青礞石 461
青黛 463
玫瑰花 464
苦木 466
苦玄参 467
苦地丁 468
苦杏仁 469
苦参 471
苦楝皮 473
苘麻子 474
枇杷叶 475
板蓝根 477
松花粉 478
枫香脂 480
刺五加 481
郁李仁 482
郁金 484
虎杖 486
昆布 488
明党参 489
岩白菜 491
罗布麻叶 492
罗汉果 493
知母 494
垂盆草 496
委陵菜 497
使君子 499
侧柏叶 501
佩兰 503
金龙胆草 504
金果榄 506
金沸草 507
金荞麦 509
金钱白花蛇 510
金钱草 511
金铁锁 512
金银花 513
金樱子 515
金礞石 516
乳香 517
肿节风 519
鱼腥草 520
狗脊 522
京大戟 523
闹羊花 524
卷柏 526
炉甘石 528
油松节 530
泽兰 531
泽泻 533
降香 534
细辛 536
贯叶金丝桃 538
九画
珍珠 540
珍珠母 541
荆芥 543
荆芥穗 544
茜草 545
荜茇 547
荜澄茄 549
草乌 550
草乌叶 553
草豆蔻 553
草果 554
茵陈 556
茯苓 559
茯苓皮 560
茺蔚子 561
胡芦巴 562
胡黄连 564
胡椒 566
荔枝核 568
南五味子 570
南沙参 571
南板蓝根 573
南鹤虱 574
枳壳 575
枳实 577
柏子仁 579
栀子 581
枸杞子 583
枸骨叶 585
柿蒂 586
威灵仙 587
厚朴 589
厚朴花 592
砂仁 593
牵牛子 595
轻粉 597
鸦胆子 599
韭菜子 600
哈蟆油 602
骨碎补 603
钟乳石 605
钩藤 606
香加皮 608
香附 609
香橼 611
香薷 613
重楼 615
禹州漏芦 617
禹余粮 618
胖大海 620
独一味 621
独活 622
急性子 624
姜黄 625
前胡 627
首乌藤 629
洪连 630
洋金花 631
穿山龙 632
穿心莲 634
络石藤 635
十画
秦艽 638
秦皮 640
珠子参 642
莱菔子 643
莲子 645
莲子心 647
莲房 648
莲须 648
莪术 649
荷叶 652
桂枝 653
桔梗 655
桃仁 657
桃枝 659
核桃仁 659
夏天无 661
夏枯草 662
柴胡 664
党参 666
鸭跖草 668
铁皮石斛 670
积雪草 671
臭灵丹草 673
射干 674
徐长卿 676
狼毒 677
凌霄花 679
高山辣根菜 681
高良姜 682
拳参 684
粉萆薢 686
粉葛 687
益母草 688
益智 690
浙贝母 692
娑罗子 693
海马 694
海风藤 696
海龙 697
海金沙 698
海螵蛸 700
海藻 701
浮萍 703
通关藤 704
通草 705
预知子 707
桑叶 708
桑白皮 710
桑枝 711
桑寄生 712
桑椹 713
桑螵蛸 715
十一画
黄山药 717
黄芩 718
黄芪 720
黄连 722
黄柏 725
黄蜀葵花 727
黄精 728
黄藤 731
菥蓂 732
菝葜 733
菟丝子 735
菊苣 737
菊花 738
梅花 741
救必应 742
常山 743
野马追 744
野木瓜 745
野菊花 746
蛇床子 748
蛇蜕 750
银杏叶 752
银柴胡 753
甜瓜子 754
猪牙皂 755
猪苓 756
猪胆粉 757
猫爪草 758
麻黄 760
麻黄根 763
鹿角 764
鹿角胶 766
鹿角霜 767
鹿茸 768
鹿衔草 770
商陆 772
旋覆花 774
羚羊角 776
断血流 778
淫羊藿 779
淡竹叶 781
淡豆豉 782
密蒙花 784
续断 785
绵马贯众 787
绵萆薢 789
十二画
斑蝥 792
款冬花 794
葛根 796
葶苈子 797
萹蓄 800
楮实子 802
棕榈 803
硫黄 804
雄黄 806
紫石英 808
紫花地丁 809
紫花前胡 811
紫苏子 812
紫苏叶 813
紫苏梗 815
紫草 816
紫珠叶 818
紫萁贯众 819
紫菀 821
蛤壳 823
蛤蚧 825
黑芝麻 826
黑豆 828
黑种草子 829
锁阳 830
筋骨草 832
鹅不食草 833
番泻叶 834
湖北贝母 835
滑石 836
十三画
蓍草 839
蓝布正 840
蓖麻子 842
蒺藜 844
蒲公英 845
蒲黄 847
椿皮 849
槐花 851
槐角 854
雷丸 856
路路通 857
蜈蚣 858
蜂房 861
蜂胶 862
蜂蜡 863
蜂蜜 864
锦灯笼 866
矮地茶 867
滇鸡血藤 869
满山红 870
裸花紫珠 871
十四画
蔓荆子 873
蓼大青叶 875
榧子 875
榼藤子 876
槟榔 878
酸枣仁 880
磁石 881
豨莶草 883
蜘蛛香 885
蝉蜕 887
罂粟壳 889
辣椒 890
漏芦 891
十五画
赭石 894
蕤仁 896
蕲蛇 897
槲寄生 899
暴马子皮 900
墨旱莲 901
稻芽 903
僵蚕 904
鹤虱 906
熟地黄 907
十六画
薤白 909
薏苡仁 911
薄荷 913
颠茄草 914
橘红 915
橘核 916
十七画
藏菖蒲 918
藁本 919
檀香 921
翼首草 923
十八画
藕节 925
覆盆子 926
瞿麦 927
翻白草 929
十九画
蟾酥 932
鳖甲 934
二十一画
麝香 937
参考文献
中药名汉语拼音索引
|
內容試閱:
|
中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代医学家的临床实践和总结,中药学水平不断提高,中药品种日益增多,中药的药性、用药经验不断被更新、补充。自从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以来,具有划时代、集大成的中药学巨著相继问世,唐有《新修本草》,宋有《嘉祐本草》,明有《本草纲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于1975出版了《全国中草药汇编》,于1977年出版了《中药大辞典》,于1999年出版了《中华本草》等权威中草药著作。《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均于2014年出版了最新版本,最新的版本在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方面更多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本草》看齐,且引文仍以民国前文献为主,配图均为黑白线条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的出版,对中药学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2020年版,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616种。
本书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药材和饮片品种,收录了中药588种,按照中药正名笔画排序,每种中药按照正名、别名、来源、植物、采集、药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方法、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附方的顺序编写,并配了能体现识别特征的植物、动物、药材彩图。植物特征描述、图片识别均以《中华本草》为准,中药的正名、来源、采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内容则以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为加强本书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性和参考性,以及体现不同时代中医药学者对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的认识,本书在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项目上选择性地列出了代表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七十年代水平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以及代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平的《中华本草》的相关内容,并精选附方6000多首。为突出本书简明的特色,植物形态只列出主要外观明显特征,化学成分项只简要列出主要的、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化学成分名称,药理作用项只简要列出具有一定治疗、保健等作用的药理作用。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