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7.8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5.9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5.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7.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12.7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哲学技术的角度分析了教科书与技术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构建的内在关系。
|
內容簡介: |
本书借鉴技术哲学的基本理念和研究路径, 探寻教科书与技术相互影响、相互构建的内在关系, 论述了技术哲学与教科书研究之间的适切性, 为借助技术哲学的理论框架提供依据; 详细阐述了促成教科书发展的内在演化机制; 借助技术哲学的视域考察教科书发展的动因; 利用技术哲学的视域重新审视当下教科书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 重新思考“人—技术—教科书” 三者的关系。
|
關於作者: |
赵娜:女,1987年生,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曾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现博士在读,参与国家一般课题“大数据时代教科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和书写研究”,发表关于教科书研究的学术论文两篇,对教科书的发展历程与技术发展、社会进步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
目錄:
|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视角与理论基础
第五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框架
第六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技术哲学视域阐释及对教科书发展研究的适用性
第一节 技术哲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技术哲学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 技术哲学构成教科书发展的研究视角的合理性
第三章 教科书与技术的互构: 技术哲学视域下教科书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缺陷性” 存在: 技术哲学视域下的教科书本身
第二节 技术哲学视域下对教科书中技术本身的探寻
第三节 教科书与人的互构关系分析
第四章 技术的“延异” 运动: 技术哲学视域下教科书发展的
演化机制
第一节 技术哲学视角下的技术演化理论
第二节 斯蒂格勒技术哲学的“延异” 观
第三节 教科书的技术化是教科书发展的外在表现
第五章 技术哲学视域下教科书发展的动因之一: 外部技术的革新
第一节 外部技术形塑了教科书发展的不同时代
第二节 外部技术推动了教科书本身的技术化
第三节 外部技术革新激发教科书内部对新技术的需求
第六章 技术哲学视域下教科书发展的动因: 内部“人” 的发明
第一节 “人的发明”: 斯蒂格勒技术哲学启示
第二节 技术哲学视域下教科书促成“人的发明” 的三重内涵
第三节 “人” 的不断被发明推进了教科书发展
第七章 技术哲学视域下教科书发展的困境、原因及对策
第一节 教科书发展的困境
第二节 技术哲学视角下教科书发展困境的原因
第三节 教科书发展的对策
第八章 教科书在“人” 的不断被发明中发展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科书变革成为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 对于技术与教科书的研究, 主要是探讨教科书如何利用技术改善教科书的内容、评价、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使用等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虽然这些理论的观点多有不同,但是其思路都是将教科书置于现代技术的背景中, 探讨如何在现代技术的赋能下有效提高教科书的教学质量等。不难看出, 这些研究遵从了本质主义哲学研究的思路, 研究者将实体的教科书予以抽象提炼进行概念运作,以求取教科书的本质, 然后认定教科书是现成的恒常存在, 无疑这就将“技术” 遗落在了教科书的本质之外。但是, 剥离了教科书自身所蕴含的所有“技术”, 如文字、纸张、图像等, 教科书的本质又将从何谈起?
本书借鉴技术哲学的基本理念和研究路径, 跳出对教科书本质主义的哲学研究路径, 从存在论哲学中探寻教科书与技术相互影响、相互构建的内在关系, 并从技术的视角论述推动教科书发展的两大动因: 一是外部技术对教科书的技术化; 二是“人” 的不断被发明对教科书发展的推动作用,即教科书中技术的教育化。然而, 正是因为教科书发展中存在两种动因,而且这两种动因都处在技术的“延异” 运动中, 致使“人” “教科书” “技术” 三者之间在时间性上存在“超前” 与“滞后”, 以此促成了教科书发展的演化机制, 也造成了现今教科书发展中的困境。因此, 利用技术哲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教科书及其问题, 能够为教科书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新对策。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了技术哲学与教科书研究之间的适切性, 为借助技术哲学的理论框架提供依据。从哲学研究一直以来对技术的排斥以及技术本身的“隐蔽性” 和教科书研究中教科书与技术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来分析为什么技术哲学在教科书研究中一直被忽略。并进一步, 利用技术现象学的理论从教科书发展的历史来看, 教科书是无法独立完成其教育功能
的, 教科书必须借助技术才能完成对人的教育和知识的传递。所以, 教科书就是一种“缺陷” 存在, 而技术作为弥补“缺陷” 的“代具”, 进入教科书存在本身, 形成一种技术与教科书的互构关系, 这就是教科书与技术的原初关系, 这说明从技术的角度研究教科书是有其适用性的。
第四章详细阐述了促成教科书发展的内在演化机制。利用斯蒂格勒技术哲学中的“延异” 观, 可以发现由于教科书本身所带来的内部变革需求,以及“技术” 在时间和历史上的传承作用, 如果“技术” 被置于“教科书” 之前, 那么“教科书” 和“技术” 在空间上就会产生偏差。这种空间上的偏差会导致时间的延迟。因此, 在教科书与技术的互构中, “技术” 呈现出一种代具性的超前趋势, 而“教科书” 则表现出对“技术” 的延迟和滞后。因此, “教科书” 经常处于对“技术” 的超前跟进中。在这个过程中,“教科书” 的补缺需求和“技术” 的代具性支持作用会导致“技术” 的属性与力量向“教科书” 转移, “教科书” 会受到“技术” 的代具性支持和影响,不断地构建和完善其自身的存在。这个跟进过程在存在者的层面上表现为教科书的技术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 “教科书” 与“技术” 之间的“延异”,既不是“教科书” 也不是“技术”, 而是二者共同的可能性, 是“教科书”和“技术” 之间的相互往返运动, 是二者的交合。“延异” 运动在“教科书”和“技术” 之外, 并超越二者: 在这个共存的相互构建过程中, “延异” 使“教科书” 与“技术” 并列而行, 共同构成完整的教科书。
第五章和第六章借助技术哲学的技术视域考察教科书发展的动因。一是以郭文革提出的教育“技术” 发展史为分析框架, 指出由于教科书内部“缺陷性” 存在的需求而对媒介技术发展进行追随, 从而推动了教科书的发展。二是借助斯蒂格勒技术哲学的启示, 指出人与“教科书—技术” 的相互构建关系, 同时, 由于“人” 的不断被发明而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 为
满足新的教育要求从而促使教科书发展。
第七章和第八章利用技术哲学的视域重新审视当下教科书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究其原因, 一方面来自教科书发展中对新技术的臣服性接受;另一方面则是进入教科书中的技术缺乏教育性的指导, 呈现出无序及盲目融合。鉴于此, 教科书发展的对策首先是要转变原有的对教科书本质论的理念, 而从存在论入手, 重新思考“人—技术—教科书” 三者的关系; 其次是要在教科书发展中坚持教育性, 即无论技术如何发展, “育人” 是教科书的根本及其发展方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