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9.9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91.8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HK$
69.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80.5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8.8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8.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91.9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9.8
|
內容簡介: |
柳兆薰手稿《柳兆薰日记》,记载了咸丰九年至光绪十六年间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以一名江南乡绅的视角,真实地记录并还原了一百多年前江南水乡的生活。该日记不仅对 重大历史事件记录详尽,对日常生活之琐事,亦无不详实记录,从中我们可以依稀感受到晚清江南乡居生活的日常缩影。日记是琐碎的,既有乡邻、亲朋的家长里短,也有太平军以及 当时清军抢杀掳掠的真实描述;日记也是客观的,因受众为写作者本人,因此其中所记述的均为记录者的所历所感,因此相较于书本中的历史,它更能真实反映记录者所处的时代特 征。 征;同时日记更是详尽的、无所不包的真实生活,涉及当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
關於作者: |
柳兆薰(1819-1890),原名兆白,字咏南,一字虞卿,号时安,又号莳安,晚自号厄道人,亦称悟因生,吴江芦墟胜溪(今江苏苏州)人。江邑优附贡生试用训导,清同治 六年(1867)丁卯科,并补行咸丰十一年辛酉科本省乡试副榜,加捐内阁中书衔,同治九年(1870)七月署丹徒学教谕,同治十年(1871)二月辞官返乡。柳兆薰工诗 文、填词。柳树芳次子。柳亚子曾祖父。
|
目錄:
|
前言
凡例
咸丰七年(丁巳,1857)
咸丰九年(己未,1859)
咸丰十年(庚申,1860)
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
同治元年(壬戌,1862)
同治二年(癸亥,1863)
同治三年(甲子,1864)
同治四年(乙丑,1865)
同治五年(丙寅,1866)
同治六年(丁卯,1867)
同治七年(戊辰,1868)
同治八年(己巳,1869)
同治九年(庚午,1870)
同治十年(辛未,1871)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
光绪元年(乙亥,1875)
光绪二年(丙子,1876)
光绪三年(丁丑,1877)
光绪四年(戊寅,1878)
光绪六年(庚辰,1880)
光绪七年(辛巳,1881)
光绪八年(壬午,1882)
光绪九年(癸未,1883)
光绪十年(甲申,1884)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
|
內容試閱:
|
柳兆薰(1819—1890),原名兆白,字咏南,一字虞卿,号时安,又号莳安,晚自号厄道人,亦称悟因生,柳树芳次子,吴江芦墟胜溪(今江苏苏州)人。江邑优附贡生试用训导,清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并补行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科本省乡试副榜,加捐内阁中书衔,同治九年(1870)七月署丹徒学教谕,同治十年(1871)二月辞官返乡。清吏部侍郎殷兆镛表兄,柳亚子曾祖父。柳兆薰工诗文、填词。著有《松陵文录作者姓氏爵里著述考》一卷,《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胜溪钓隐诗录》三卷、《诗馀》一卷,《苏词笺略正编》二卷、《类编》一卷。其诗收入陈来泰《寿松堂诗话》、薛凤昌《松陵诗征三编》,《诗馀》采入陈去病《丽泽词征》。
《柳兆薰日记》,稿本,现存21册,苏州博物馆藏,现已收入《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卷九至卷十二,2018年7月由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每卷所收册次及其内容简介如下:
卷九收入稿本第1册至第3册。
第1册日记内容包括:
咸丰九年(1859)存二月二十日至十二月三十日。
咸丰十年(1860)一月至十二月。
第2册书衣左侧墨笔题“辛酉日登”,右侧墨笔题“咸丰十一年”。日记内容包括:
咸丰十一年(1861)一月至十二月。
同治元年(1862)一月至七月十二日。
第3册瓷青纸书衣墨笔题“莳庵日记”。其扉页左侧墨笔题“同治元年七月至二年三月止”,次行墨笔题“莳庵日记”。右侧墨笔题“同治元年七月十二日至十二月三十日,同治二年正月至三月三十日止”。次行下钤“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珍藏”朱文长方印。日记内容包括:
同治元年(1862)七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三十日。是年七月十二日夜,柳兆薰携眷启程,赴沪避乱。八月初三日,柳氏“由盐码头上岸,至新开河口”,抵达上海。到上海后的二十天,即自八月二十四日起,连闰八月至九月初九日,柳兆薰因病痢四十馀日未写日记,九月初十日补记数日。
同治二年(1863)正月至三月三十日,四月至十二月缺。
卷十收入稿本第4册至第9册。
第4册瓷青纸书衣墨笔题“莳庵日记,同治三年七月初一日始”。日记内容包括:
同治三年(1864)七月初一日至十月初八日,一月至六月缺。
咸丰七年(1857)六月十七日至七月初四日,馀缺。整理时根据日记时间,调整至相应位置。
.....................
咸丰七年(丁巳,1857)
六月
十七日“十七日,晴。朝上开船”至“十四日发,暇须答之”,此为单页,原稿附于稿本《柳兆薰日记》第4册末。参见《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卷十《柳兆薰日记》,第184页。文物出版社,2018年(下同)。根据文中内容,此部分当是咸丰七年日记,据时间顺序调整。(8月6日)晴。朝上开船,顺帆到江,午前至下塘,晤吟泉,慎兄出门,属晚间相叙,知捐事茫无头绪。桂轩已来,余与两兄同寓北寺,与六和尚谈定,每日一饭两粥,每客百六十文,一应在内。晚间,慎兄留夜粥,谈至黄昏返寓,一轮明月照向床头。
十八日(8月7日)晴。朝粥后慎兄来,约雷尊殿茗饮良久,复邀同两兄到下塘,留朝饭,盛情可感也。回寓后,旦卿侄同沈蓉斋来谈,留蓉斋中饭,据云李委员尚未来,故公事未紧,诸家皆已到齐,此番三家吃重,长谈而返,静坐良久。晚间,吟泉来邀同雷殿茗饮,旦卿侄同叶以轩亦来,渠作东,夕阳在树杪始回寓。是日子时立秋咸丰七年六月十八日夜子初三刻五分立秋。。
十九日(8月8日)晴明,热。朝粥后,同两兄茗饮雷尊殿,慎兄亦来,叙话良久,复至行前,桂轩在行楼上,据云昨阅兵房苏行文,知报上上户者凌、王、沈三家,上户十二家,余家与轩老在前列,次上户亦十馀家,小委员邵公在局,今日邑尊已发信于李委员,在太湖厅劝捐,令其回江,余先返,至下塘,与吟泉谈。回寓后,两兄亦返,知邀出角东易在水平庙议事,筑室道旁,毫无心腹相告,二老狡狯之极,诵公言尚可听得过。昨闻费阆仙已故,年未五旬,弹冠之兴方浓,修文之史已召,惜哉!是日观音佛生日,寓中净素,素菜极佳。
二十日(8月9日)晴。朝粥后茗饮雷尊殿,复至行前与两侄谈,无聊之至。回寓静坐,吟泉来谈良久,同川顾伯渊同弟亦来定寓,据云须俟委员来后上来,王新甫同洪寿甫亦到,据云不出面,未知在何处。晚间复茶叙。昨夜慎兄来寓长谈,今晚茶寮中晤周宇春,据云外边风声亦甚平常,新署藩宪王有龄、新督宪何桂清办捐十分利害。又晤金秉翁,略知捐事情形。
廿一日(8月10日)晴。朝粥后茗饮雷殿,慎兄已来,旦卿、圣裕两侄同桌。回至下塘,略坐归寓,作家书,明日船来寄与朗相,看来目前不便归家。长公来,借知近事。是日秋热,骄阳如火,今夏未尝逢也。寓中静坐,怕触暑。
廿二日(8月11日)晴,仍热。朝粥后茗饮雷尊殿,与慎兄、凌森甫长谈,回至下塘略憩,即由西门至关庙前候周雨春,晤其仆杨,据云昨夜似有小极,尚未起身,特致意缓日再来。回寓静坐。下午桂、旦两侄来寓,传说委员要月底来,此事急切难了,安心静候,毋躁。晚间,家中船来,知石工尚未完,作札致朗相,初二日放船上来,不必公账用人舟。羹兄拟今夜下去伏载,听之。是日身子不适意,似稍有暑热。
廿三日(8月12日)晴,闷热,连日作风,雨势不成,在寓静养不出门,高卧熟睡之至。与乙兄谈论,似尚可作“寒陵一片石”。下午慎兄来长谈,晚间雷雨,夜又空阶滴滴,凉意沁人肌肤,良苗怀新有象矣。
廿四日(8月13日)阴,微雨,雷祖生日,合寺净素。上午不出门,下午至下塘畅谈。余连日畏热闷坐,鼻中垂涕如厚脓,臭甚,未知何证。下午至城隍庙雷尊殿与吟泉茗饮,荷诞日闻有笙歌雅奏,至则阒如,回至下塘,吃瓜叙谈,余先回寓,云在草堂上。梨里诸公来寓,明日为田寿荪明府上匾,“黎民怀之”四字极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