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12.7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6.7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1.8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3.3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5.8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7.3
|
編輯推薦: |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全面、系统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头等大事。本书课程覆盖广、理论主题新、教学要素全,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其适合广大思政课教师特别是刚刚走上思政课讲台的青年教师阅读。
|
內容簡介: |
本书选取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为主题的,北京市第十二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部分获奖教师教案约50篇。覆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势与政策”等本科生必修思政课和研究生思政课程。既有精准的学情分析,也有独到的问题意识;既有思政课教学的一般特征,也有立足各自学校实际、学科背景和专业特色的个性化特征。
|
關於作者: |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是北京市委教育系统组织机构。曾获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其主要负责对本市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市委的指示、决定情况进行指导检查;负责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党的理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本市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负责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战线与群众工作等工作。
|
目錄:
|
目录
新时代青年奋斗的正确打开方式 1
宪法权威源自人民的真诚信仰 13
今天我们该怎样爱国 22
法律何以获得普遍遵守 32
什么是大国国民心态 41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何以可能 51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60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73
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84
贯彻新发展理念——揭开拉闸限电之谜 94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02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11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120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与超越 128
延安时期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136
党的七大及其历史启示 143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心转换 153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63
中国共产党何以“以弱胜强” 173
从“窑洞对”到“赶考对”:1949新中国的诞生 181
打造“美丽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突围之路 188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群众路线 19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7
《论十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212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20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28
从资本逻辑下的贫困悖论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 23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245
在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中把握事物本质 254
“两个结合”视野下的辩证思维 263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70
守正创新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81
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289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300
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307
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 316
如何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主题 326
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意义 334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342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349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技教育 359
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367
自我革命:长青之道,贵在自胜 378
|
內容試閱:
|
序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迎来新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党的历史上首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改革发展提出重要要求。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持,构建起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四梁八柱”。广大思政课教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在落实“六要”要求、做到“八个统一”上狠下功夫,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学理念、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凝练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索思政课教学规律,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得到显著提升,政治引导能力和价值引领功能得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融合取得显著进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全面、系统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头等大事。2022年11—12月,北京市教育工委组织开展北京市第十二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大赛,比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课程学会以及在京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本届比赛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为主题,分预赛、决赛两个环节进行,重点考查思政课教师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水平,特别是立足京华大地生动实践讲好“大思政课”的能力。
为进一步集中展现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能力水平,展现广大思政课教师立足京华大地生动实践、讲好“大思政课”的能力,我们在本届比赛选手中择优遴选部分获奖教师的参赛教案,汇编整理,结集成书,供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参考借鉴。这本教案汇编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课程覆盖广。教案覆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全部本科生必修思政课和研究生思政课。二是理论主题新。理论主题是课程教学的灵魂,课程教案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理论主题展开。本书汇编的教案,在理论主题上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新术语、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展开教学设计,在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上进行大胆创新,充分体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内在统一,生动彰显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专业化能力。三是教学要素全。教案是课程要素的系统集成和体系化表达,反映教师课程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水平。
本书汇编的教案,既有精准的学情分析,也有独到的问题意识,能够紧扣学生思想困惑展开针对性教学;既立足教材体系,又探索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多维路径,能够让严肃的政治理论活跃起来、生动起来;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历史的厚度,还有情感的温度,能够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的内在统一;既有思政课教学的一般特征,也有立足各自学校实际、学科背景和专业特色的个性化特征。以上这些特点都充分反映在教学要素的精心设计和教案结构的合理布局上,教案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可以作为广大思政课教师特别是刚刚走上思政课讲台的青年教师的参考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清楚、讲通透、讲生动,关键在教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金课”标准推动北京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用好讲课比赛这个重要工作机制,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讲好道理的能力和本领。
本书编写组
2024年7月
新时代青年奋斗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性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48学时,3学分
【授课对象】中央财经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
【本讲名称】新时代青年奋斗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应章节】绪论章第二节
【单元学时】1学时,45分钟
【教师简介】姚文杰,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荣获第十二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决赛特等奖。
二、教学简介与教学目标
1.教学简介
本单元对应教材绪论章第二节“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绪论作为课程的导论,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方位、方向和方法上的准备。第二节在绪论中承上启下,目的是使学生在明确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把握青年的时代使命。本单元以新时代青年奋斗的正确方式为线索,讲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期许和要求,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想”昭示奋斗目标、“敢担当”开拓奋斗天地、“能吃苦”锤炼奋斗意志。学情调研围绕学生的奋斗现状与相关困惑展开。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可奋斗的价值,但在奋斗意愿、思想认知与行动之间存在矛盾,问题主要有:缺乏奋斗动力和方向,容易陷入“躺平”“内卷”困境;担当精神不强,奋斗只为小确幸;奋斗意志薄弱,缺少行动韧劲。
2.教学目标
认知层面:使学生全面理解“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与“肯奋斗”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深化对“新时代好青年”的认识。
情感层面:使学生认同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远大理想、“小我”融入“大我”的担当以及在实践中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历练对人生奋斗之路的重要意义,生发主动追求的意愿。
行为层面:使学生提高奋斗本领,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三、重点难点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
1.重点难点
第一,以系统思维解读“新时代好青年”的要求,既呈现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不同侧重点,又将四者贯通为一个整体;
第二,论证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远大理想作为首要标准的重要意义;
第三,将“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讲深、讲实,引发学生的认同。
2.解决方案
第一,选取“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的一点作为枢纽,通过问题链形成的关系网将“新时代好青年”呈现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从与学生日常体验密切相关的“躺平”“内卷”切入,通过分析成因,论证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远大理想之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三,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出发,论证“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担当精神。
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
将奋斗融入对新时代大学生青春使命的论述中。“奋斗”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出现了28次,充分彰显其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通过选取“肯奋斗”作为解读“新时代好青年”的枢纽,既可以凸显奋斗之于青年担当历史使命的重要性,又能以奋斗为线索将四点要求贯通起来,使之呈现为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融入对以何种理想昭示奋斗目标的论述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通过分析这一论断背后的逻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远大理想对于青春奋斗的关键作用。将历史性成就与我国发展面临的战略环境融入对以担当开拓奋斗天地的论述中。通过从正反两方面讲清为何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激发学生勇毅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自觉将青春“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人民“大我”、时代“大我”之中。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教学过程示意图
教学阶段 教学内容 时间安排
导入部分 新时代青年的奋斗之问 4分钟
主体部分 为什么而奋斗?——“有理想”昭示奋斗目标
为谁而奋斗?——“敢担当”开拓奋斗天地 38分钟
如何奋斗?——“能吃苦”锤炼奋斗意志
总结部分 青年在奋斗中与祖国同行 3分钟
2.教学内容及设计
教学阶段:导入
教学内容:
1.展示课前关于奋斗问题的调查结果中存在的矛盾:学生认可奋斗价值,却对为何奋斗存在困惑。高达89.3%的同学认同“奋斗的人生更值得过”,并且在“如果不奋斗也可以生活,人为什么还要奋斗?”的追问下,指出奋斗本身就有意义。然而与此同时,不少同学对为何奋斗存在困惑。
2.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广大青年提出立志做新时代好青年的期许和要求,指出新时代青年奋斗要打好一套“组合拳”。
◆抛出关于奋斗的时代之问:新时代呼唤何种青春奋斗,新时代青年的奋斗方式又该如何打开?
教学环节设计:呈现课前面向授课班级学生做的问卷调查结果。
教学阶段:阶段1“有理想”昭示奋斗目标
教学内容:
1.论证奋斗必须有目标,才能战胜无动力的“躺平”,摆脱无方向的“内卷”。“早八快到,挣扎着从被窝中爬出来,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努力;高数难懂,高代复杂,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努力;打开电脑,一个又一个deadline望不到头,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努力……”努力却不知道为什么的状况令人苦闷、迷茫。奋斗就像踮起脚尖去摘果实,如果是在一棵看不见果实的树下盲跳,很容易放弃,出现“躺平”念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