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12.7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3.7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14.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50.7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8.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9.8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82.9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1.2
|
編輯推薦: |
? 丛书由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资深语文教师、全国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周其星主编,由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小学部的一线语文老师编写,编者、作者均深谙孩子心理,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 一套枕边故事书,以“大人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十位中国画坛大师的人生经历,故事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寓教育性于趣味性,适合亲子共读。
? 这是一本青少年励志读物:“百年梦想,筑梦儿童”,十位画坛大师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助孩子们点燃斗志和梦想
? 丛书有别于传统的人物传记,没有平铺直述地讲述人物生平,而是撷取三两高光事件,提炼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旨在引导孩子们思考总结,激励他们自我成长,点燃他们的激情与梦想。
? 十位大师的人生轨迹无不传达出一种昂扬向上、奋力进取的精神以及对祖国大地的深切爱恋,为孩子树立了受益终身的学习榜样。
|
內容簡介: |
《讲给孩子的百年梦想①:书画家的故事Ⅱ》讲述了百年来中国书画大师(高剑父、沈尹默、吴湖帆、林散之、蒋兆和、吴作人、启功、黄胄、吴冠中、石鲁)的故事,他们或出身贫寒而逆天改命,或身处洪流而不改初心,或为民写真绘就国魂,或艺海求索攀上艺术高峰,虽人生经历不一,但无不传达出一种昂扬向上、奋力进取的精神,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砥砺前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關於作者: |
主编简介:
明鉴,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暨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推动中华民族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播公益工作,2018年牵头组织发起成立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广泛凝聚社会公益力量,传播积极向上的红色文化,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周其星,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深圳市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全人教育奖”提名奖得主,著有《彩色的阅读教室》《彩色的写作教室》,编著有《百千大阅读》《一位诗人的诞生》《童年的古文课》《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等。
作者简介:
朱玮,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集团)教师,光明区2022年“PICK UP”名师工程小学语文名师、区优秀教师,光明区首届最美阅读推广人,光明区少年文学院《绮明》期刊编辑,著有《天真之歌》。
刘佳颖,小学语文教师,星星新诗社成员,致力于诗教探索,著有《彩色的诗歌教室·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
朱玮,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第二实验学校语文教师,深圳市阅读推广人,广东省少儿阅读推广人,“全国百班千人读写计划”导师。参与编写《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著有《天真之歌》《讲给孩子的百年梦想①:书画家的故事》。
|
目錄:
|
目 录
中西合璧独求索, 虎啸山河岭南知——高剑父 001
振兴书法行且难, 奋楫笃行续新篇——沈尹默 019
气韵生动成一派, 书画兼擅美名扬——吴湖帆 037
山川壮游炼笔墨, 半生为癖成三绝——林散之 055
为民写真献苦茶, 苦尽甘来颂和平——蒋兆和 073
身处洪流独自醒, 前线写生绘国魂——吴作人 093
苦少年逆天改命, 坚净翁不忘初心——启功 111
野性矫健师造化, 悲喜工程传千秋——黄胄 127
艺途漫漫勤求索, 横站中西六十年——吴冠中 145
激情无限探艺海, 为画痴狂传精神——石鲁 169
|
內容試閱:
|
节选一 以擦炭像谋生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于短暂。蒋兆和十一二岁时,父亲的私塾倒闭了。失业的蒋茂江开始吸食鸦片。鸦片又俗称“大烟”,是一种带有刺激性的麻醉毒品。当时,许多家庭便毁于此物。不久,母亲因劝阻无果而自尽,父亲此后也因病卧床不起。到了如此境况,作为长子的蒋兆和不得不振作起来,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只要有一技之长,就不怕没饭吃。”父亲常常这么跟他说。可是,才十三岁的他靠什么养活家人呢?卖字画吗?没有资历和名望,谁会平白无故买下一个普通少年的书画作品呢?去当兵吗?他的年纪还达不到军事院校录取的标准。他四处打听谋生的门径,了解到为人画像可以卖钱。
当时,照相还属于奢侈的事情。民间有一门手艺活,叫“炭精画”,也叫“炭画”“炭像”。那是用炭精粉擦出来的画,不仅层次丰富,还不会褪色,可以长时间保存,这种艺术形式特别适合绘制放大的人像。蒋兆和听说八叔蒋文岐懂擦炭像,就前去请教。结果八叔只和他说了寥寥几句简单的画法。
蒋兆和只得自己琢磨。炭画需要用到的材料不同于他所熟悉的笔墨纸砚,这是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没钱买炭精粉和纸笔,能否找到平价的替代品呢?有一次,他偶然发现,用蜡烛对着碗熏烧,碗内会生成一些烟尘。这些烟尘能当炭精粉用吗?他把这些烟尘抹到纸上一试,果然可以!怀着激动的心情,他继续用蜡烛一根接着一根地炮制炭精粉。接下来还需要绘画工具——用于勾线和揉色的笔。家中有废弃的旧毛笔,他又灵机一动,把尖尖的笔头剪下来,再拿胶粘在一块儿,擦笔就做成了。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蒋兆和自制炭精粉和擦笔的经历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就这样,蒋兆和有条件为人画炭像了,总算获得了微薄的收入。有一回,他经过照相馆,发现那儿的背景布已经破旧了,便向摄影师提出,他有办法修补。照相馆老板答应了,对蒋兆和的劳动成果也很满意。后来,蒋兆和又将炭画的本领充分运用到布景中,照出来的相片视觉效果也更立体了,他因此又得到了些许报酬。
1920年,蒋兆和十六岁了。泸州处处兵荒马乱,蒋家依旧贫困,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去上海闯荡。从泸州到上海,路费差不多要八十块钱。每次替人画炭像只能挣三五块钱,他东攒西凑,好不容易攒了三四十元,剩下的钱还是跟叔叔借的,不过总算是凑足了去上海的路费。
去了大都市,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吗?
节选二 投身革命,锐意求索
孩子们,你们可能很好奇,石鲁的原名并不叫石鲁,那么他是什么时候改名的?又是因为什么改名的呢?
前面我们提过,石鲁的母亲性格强势,她不希望他学习绘画,甚至给他包办了婚姻。生性热情、充满激情和幻想的石鲁自然难以接受这些陈旧的观念。为了逃离封建家庭的桎梏,在一个夜晚,石鲁背起简单的行囊,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松林湾大院,来到了革命的圣地—延安。在那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陕北公学青训班。
人生中,石鲁第一次挽起袖子和裤脚,和大家一起拿起锄头开荒种地,对于这个从小在松林湾大院长大的少爷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且充满了挑战。但这对天性爱自由的石鲁来说,却有枯木逢春之感,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他心里却是自由、畅快的。山野粗粝的风吹黑了他的脸颊,却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他因为工作认真、责任心强,被同学们一致推举为学生会主席。
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陕北公学分批组织学员向陕北根据地转移。石鲁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在这片全新的土地上,石鲁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他决定给自己改一个全新的名字,庆祝人生新的开始。
他想起了自己最崇拜的两个人:一个是清初画家石涛,他擅画山水,尤其富有创造性,主张“有法必有化”;另一个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他曾认真拜读过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为其深刻的思想和敏锐、清醒的意识所折服,尤其是被鲁迅先生身上不屈的战斗精神深深感染。于是,一个融合了两位大师名字的新名字诞生了——石鲁。名字虽然只是一个符号,可当名字中融入自己独特的人生追求和艺术求索时,名字便有了丰富的内涵。
在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期间,石鲁的绘画天赋再一次得到了发挥。抗战宣传画、活动海报,石鲁都画得又快又好。有一次,同学们见他在窑洞里埋头画画,原来他是在描摹一本书里的列宁画像,真是惟妙惟肖。他保留了从前在学校期间养成的习惯,经常在课余时间摸出一个小本本,不是临摹就是写生,画起画来忘了吃饭,忘了时间。当时条件艰苦,并没有太多可供临摹的画作,石鲁就把马克思和列宁的黑白照片印刷品拿来临摹学习。
时间长了,同学们渐渐发现这位留着长发、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不仅会画画,而且多才多艺,性格也十分热情、爽朗,富有幽默感。空闲时他给同学们表演川剧变脸,一时间,眉开眼笑、笑容凝滞、嬉皮笑脸等多种表情交替在他的脸上出现,且越变越快,让人目不暇接,同学们不由得拍手叫好。幼时松林湾大院那栋飞檐凌空的戏楼上斑斓多彩的脸谱和道具,培养了他善于欣赏美、创造美的心灵。
他不仅登台表演,还策划了一系列剧目,成为陕北公学业余剧团的导演。每当有剧目要排练,石鲁都忙得不可开交,他所住的窑洞内外变成了舞美工作室。舞台布景、人物造型,他都亲力亲为,没有颜料,他甚至跑到大山深处采集彩色矿石,背回来连夜试验制作颜料。画画、演讲、表演、导演……石鲁的激情在战争岁月里被一次次点燃,那颗艺术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