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編輯推薦:
步入成年的过程中充满了对更好的未来和对未来人生看似无限的可能性的希望。然而这段时期也不可避免地充斥着不安感、出师不利与挫折。
从媒体到书籍,从耄耋之年的老人到风华正茂的中年一代,似乎都对“现在的小孩”感到失望与沮丧——青春期常常被认为是一段自我放纵和不成熟的漫长时期;在这种语境下,青年被描绘为对承担成年期的责任准备不足,甚至不情不愿的形象;社交流行媒体嘲讽他们懒惰、自我放纵、毫无进取心。
然而,给青年贴上标签、对他们的成长进展评头论足是简单的,反思我们的经济文化环境如何切实地塑造了他们的成长环境却不容易。对青年的刻板印象实际上植根于对他们成年初期的发展需求的误解,对社会经济力量在延长成年之路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误解,以及对延长成年之路的历史先例的误解。
本书基于哈佛大学横跨近20年的学生访谈发现,以上心声在历届学生中并无不同,“晚熟”并非新鲜事,在向“更加成熟的自己”转变的过程中经历的焦虑、压力和抑郁在历代学生中也都具有一致性与延续性。因此,作者指出,整个社会应该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现在的小孩”,在他们向成年期过渡的过程中,理解与之相伴的迷茫与焦虑,并提供超越代际的发展经验和指
內容簡介:
专家和公众都认为,现在的青年陷入了漫长的青春期——闷闷不乐、不负责任,而且比上一代人更不愿意承担成人的责任。相反,本书的作者认为,人们所认为的发展停滞其实是一种典型现象。那些斥责当代青年的人已经忘记了,他们自己也曾在向成年人过渡的过程中踌躇不前。
两位作者从被遗弃的半个世纪前的大学生录音档案中发现,缺乏安全感、质疑身份、努力寻找目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与今天的许多青年一样,两代人之前的青年也感到孤立无援、焦虑不安,觉得通往成功的道路狭窄得可怕。这批早期的青年也曾担心自己能否靠自己的力量成功。
然而,在今天的青年中,这些与发展相适应的挣扎被视为不成熟的证据。如果社会采用这种带有偏见的观点,那么它将无法完成让青年为公民身份、家庭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的使命。因此,作者认为,整个社会应该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现在的小孩”,在他们向成年期过渡的过程中,理解与之相伴的迷茫与焦虑,并提供超越代际的发展经验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过渡,进入成年期过上有意义的人生。
關於作者:
南希·E.希尔(Nancy E.Hill)目前是哈佛大学查尔斯·毕格罗教育学院教授。
她曾与马萨诸塞州州长Deval Patrick开展教育行政办公室合作,并获威廉·T·格兰特基金会(William T. Grant Foundation)杰出教授奖学金。她被美国心理学会第一分会授予终身欧内斯特·希尔格德奖,以表彰他对心理学的终生贡献。同时,她也曾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与医学委员会(NASEM)的少年儿童和家庭事务委员会,担任主席一职。
亚历克西丝·雷丁(Alexis Redding)目前是哈佛大学查尔斯·毕格罗教育学院教授、民族志教育学家、HGSE的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哈佛大学一年级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各世代的早期成年阶段
第二章 离家
第三章 克服孤独,结交朋友
第四章 学会找到自我
第五章 发现人生目的
第六章 确认未来
第七章 请求更多时间
第八章 结束青春期,拥抱成年期
方法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內容試閱 :
作为研究者,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研究当代学生在高中和大学的经历,重点关注21世纪青年面临的独特问题。在开始这个项目之前,我们本会对声称过去半个世纪的文化与经济变化改变了青年人成年的经历的学术文献表示认同。我们本会认同一个常识,即作为数字原住民长大、能够24/7全天联网,这意味着今天的成长有着一些实质性的不同。我们可能已经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即21世纪的成年意味着今天的青年将被例外主义标记,需要定义一个全新的人类发展阶段来描述他们的经历。
如果我们没有倾听那些来自过去的学生的声音,我们本会如此认为。
但我们倾听了他们的声音。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整理分析1971年至1975年间的年度大学生访谈记录。我们逐渐了解了这些学生的希望与梦想。我们倾听了他们的挣扎与过失。我们听到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他们每一个人是如何在与失误的抗争中成长,经历彷徨,并找到毕业后的目标的。
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惊叹于他们的经历同我们今天教室中的学生的是如此相似。熟悉的成就文化、室友的磕绊、不可预测的就业市场、学生贷款债务以及与父母的拉锯战——这些故事都太熟悉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在成长经历中超越了差异性的普遍存在,而这些差异性正是我们对“现在的小孩”核心态度。当今青年的生活经历可能从表面看来是不同的,但在时代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似性和重要的连续性。
在后文中,1975届的学生们分享了自己作为青年的故事,帮助我们了解成年的过程是如何渗透不同世代的边界的。从近半个世纪前这些学生的生活中,我们学到了关于成长经历的重要一课——过去,现在,以及……我们猜想……未来。我们听见这些学生寻求着我们所知今天的青年们也需要的东西:指导,支持,失败的自由,以及更重要的,为成年阶段做准备的重要工作所需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