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受益无穷的健康箴言,千金难寻的治病良方。纪立农、向红丁、杨文英、仝小林、郭晓蕙、于康、张晔等100余位医学专家谈糖尿病,权威告诉您不一样的防与治!
当您看到《糖尿病专家指导书》时,一定会被里面一个个标和专家的名字所吸引。在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单当中.体会到的是那些深邃睿智眼睛背后的忠告和指导。当我们面对经常发生在自己身边、又深深侵蚀着我们健康肌体的疾病感到无奈时,本书的出版无疑就是久旱逢甘露的喜事。本书是目前众多糖尿病图书中少有的,集百名权威专家谈专病防治经验的大众精品健康图书,是广大读者了解糖尿病知识的权威指南。
|
內容簡介: |
本书内容精选自《健康时报》,是对向红丁、纪立农、杨文英、仝小林、郭晓蕙等百余位医学专家解疑糖尿病防与治的权威访谈实录,针对糖尿病特点和患者关心的问题进行精选与分类,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糖尿病早发现2. 控糖有方法、降糖有妙招3.糖尿病怎么吃4.糖尿病怎么治5.糖尿病并发症防与治6.好心态颐养天年。
|
關於作者: |
《健康时报》是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份健康生活服务类周报,创办于2000年1月6日,是我国健康生活服务类报纸中受众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报纸之一。
《健康时报》以“健康生活”为核心内容,贴近生活,面向百姓,服务群众,融新闻性、实用性、服务性于一体,以做中国人的健康顾问为己任,培养公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强健的生命观,坚持在健康生活服务类报纸中,突出主流声音,引导大众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广大读者对医药、卫生、保健信息的需求,揭露假医假药和损害人民健康的行为。
|
目錄:
|
第一篇 糖尿病早发现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可通过某些口服药物来治疗。
2型糖尿病三部曲
老花眼可隐藏糖尿病
眼、耳、口、皮也有糖尿病信号
看东西变形,需要查血糖
老年糖尿病:最怕“慢羊羊”
“膏人”易得糖尿病
忘性大,查血糖
糖尿病爱缠四类人
两招识别糖尿病
脂肪萎缩要查血糖
糖尿病爱找“夜猫子”
手脚发麻查血糖
肩痛或是糖尿病信号
六成糖友不知患病
打鼾憋气及早做糖筛
“被干燥”时做糖筛
防糖:男主外女主内
四类糖友易挂错号
第二篇 控糖有方法 降糖有妙招
控糖首先不要乱投医,不要私自服用所谓的“祖传秘方”,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血糖的自我管理很重要,坚持接受正规的糖尿病防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控血糖要高不成低不就
控糖牢记简易顺口溜
识破糖衣炮弹三陷阱
糖友多汗可试中药小方子
控糖不佳查查其他疾病
跟专家学点控糖招儿
糖友内脏定期“清洁”
三类糖友血糖难控制
黄连素治糖尿病
吃降糖药有三个细节
忘记吃药别着急补
揪出隐身的低血糖
老人低血糖更隐蔽
辨清血糖的两个“花招”
血糖过高,宜静不宜动
应对棘手问题的控糖新招
控糖不要控过头
名人控糖故事
控糖避开十件事
疼痛焦虑警惕控糖不佳
中西医合力治糖尿病
普吉岛不养胖人
获“蜜月期”有七条件
中药当然能降糖
感冒药:糖友别乱吃
运动时间过长反升血糖
八段锦助降糖
治糖尿病要守住口
餐后两小时的尿糖才准确
泡澡前先测血糖后测血压
降糖注意三个数
测血糖讲方法
喝水不影响测血糖
血糖试纸常更新
一定要重视餐后血糖
测血糖前:削完水果要洗手
空腹血糖易波动
平时可测四个点血糖
皮肤也要抗糖
防感染打好心理战
控好血糖记住五个关键点
糖友冬季护肤有三招
病人经验带动自我管理
内脏脂肪会潜伏
葡萄糖粉随身带
防糖就是老三样
糖友要防“松”
运动,最少两天一次
糖友运动四良方
糖友健骨抓三个点
乖糖友是夸出来的
糖友血管需要“清洁工”
耳鸣提示血糖升高
贫血表明病情加重
糖尿病人宜接种肺炎疫苗
第三篇 糖尿病怎么吃
糖尿病患者的吃,要把握一个原则:总热量达标,饮食追求平衡与多样化。很多糖友都存在偏食问题。怎样吃出健康,需要糖友不断地去学习,必要时要咨询医院营养门诊的大夫,请他们帮忙设计食谱。
总热量不超标,营养要均衡
巧搭配,慢升糖
“三高”家庭如何选年货
有三高,喝谷物浓浆
想吃甜放点儿甜菊糖
记性差或是吃坏的
食物也有防糖语
糖友如何选年饭
开胃菜茄子当道
两餐间喝点苹果香蕉汁
每天饮食中蔬果要占一半
餐桌上就有“胰岛素”
罗汉果给糖友加点甜
胡萝卜是降糖高手
热热乎乎通肠道
糖友喝粥:熟米饭隔天煮
适量补硒利控糖
吃粗粮一天一顿
控糖关键是“怎么吃”
牛蒡可辅助降糖
鹰嘴豆可控血糖
喝鲜牛奶不用加热
金花茶解腻降血脂
三种干菜降压又降脂
枸杞养生有讲究
大红袍降脂5年的茶最好
缓解骨松喝红茶
胆固醇高宜常饮红茶
糖友降脂顺口溜
土豆凉吃助降糖
牙龈出血吃点黄豆芽
萝卜姜汁止咳消炎
两招应对餐后高血糖
调整饮食减饥饿感
控糖饮食一苦一甜(一)
控糖饮食一苦一甜(二)
控糖饮食一苦一甜(三)
控糖饮食一苦一甜(四)
控糖饮食一苦一甜(五)
控饮食,巧称量
糖友吃饭先定量
糖友吃姜要考虑热量
为控血糖,饮食要粗和杂
酷暑降糖注意吃喝
低血糖时选“速食”
控血糖留意隐形盐
“三高”人群常食裙带菜
糖友护眼选莓食
糖友吃些“忆苦菜”
牛奶豆浆轮流喝
血脂高巧吃肉
学学“五色养生”
调血压血脂,煎服花生壳
清淡就是少吃油和盐
养胃记住红、黄、绿
最给力的健脑食品
大腕专家的鲜食招
番茄酱比鲜番茄更营养
果糖成欧美“餐桌糖”
莲子是低脂坚果
谁是“菜伯”
防便秘:菜叶做皮蒸包子
吃饭流程有一套
在家“裸烹”
老人孩子常吃“全息食物”
尝尝这些“专家次爱”
第四篇 糖尿病怎么吃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执行科学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计划,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的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包括5个方面,即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它们也被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糖友就医需“三问”
四类糖友试试强化治疗
糖友早选“双C治疗”
2型糖尿病要查胰岛自身抗体
预防并发症:从胰岛素治疗开始
三问胰岛素
走出胰岛素使用误区
2型患者更适合预混型胰岛素
用胰岛素可闯六关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5M法则
打胰岛素按类选部位
打胰岛素多选腹部
注射胰岛素把住两个关
打胰岛素要慢慢加量
调胰岛素要找大夫
胰岛素打对了并不疼
摆平注射器小“脾气”
打针不疼讲技巧
打针留意三个字
打胰岛素讲对策
随身带胰岛素别超4周
使用胰岛素泵:及时消毒防感染
GLP-1注射与口服的区别
想调药:测糖化血清白蛋白
治糖应因人而异
应对糖尿病,全家总动员
服降糖药有四技巧
经常低血糖要做糖筛
糖尿有“怪脾气”
间歇性节食不利于降糖
中西医治糖尿病有不同
把代谢开关修理好
低血糖昏迷:试试高压氧治疗
低血糖是个“夜猫子”
高血糖“蔫坏”
糖尿病手术切忌盲目
糖尿病患者省钱攻略
控糖护心两相宜
第五篇 糖尿病并发症防与治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病(足部坏疽、截肢)、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眼病(视网膜病变、失明)、糖尿病脑病(记忆力下降、认知障碍、脑血管病变、脑中风)等,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阻击并发症从确诊开始
慢病老人严防感冒并发症
头晕可能是并发症征兆
糖友护心要调脂
糖友降压可看内分泌科
下肢水肿查心脏
无痛心梗爱找糖尿病人
预防脑卒中:莫轻视小中风
半数高血压患者都有“糖伴侣”
走路不稳可做颈动脉超声
要对自己的眼睛负责任
尿蛋白异常先查眼底
治眼病先控糖
血糖不高也要查眼底
治疗眼底是关键
糖友应留意两个尿检
病程五年以上需测尿蛋白
每年要筛查肾病
护肾抓好两个关键点
防糖还要护肾
贪凉易伤肾
0级病足要早治
防瘙痒先护腿脚
糖友洗脚顺口溜
糖足宜分级护理
治病足,看血管堵不堵
治疗病足可微创介入
中药浴足好护脚
防病足留意两症状
脚上有事或是神经病变
高糖龄要防骨关节病
足背红肿,留心动脉闭塞
护脚做好12345
秋天治脚气好得快
肚子疼或是消化性溃疡
小方法应对神经病变
新技术应对下肢病变
老糖友定期测踝臂指数
出水疱或是由于营养不良
早期识别高危足
男人:警惕肝性糖尿病
糖尿病掩盖的小毛病
高跟族糖友:最好多备一双鞋
糖尿病的俩“密友”甲减和
甲亢
不典型的并发症
有肾病严控血压
糖友泡脚不宜用足浴器
女糖友别忽视性冷淡
女糖友怕憋尿
3年以上糖尿病病史:每年查
下肢血管
预防并发症要手脚并重
脚上起小疱,险些要截肢
第六篇 好心态颐养天年
得了糖尿病,首先要承认这是一个终身疾病,需要通过长期服药进行控制。当出现不适症状时一定要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最重要的就是消除对并发症的恐惧心理。糖尿病的康复是一场持久战,药物治疗是主要方面,心理治疗更是不可或缺的。
健康就要知、信、行、乐
面对糖尿病要有好心态
调整心情有助血糖达标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误区
发发小脾气有利健康
老人丧偶后家人多陪伴倾听
要找乐儿先转移重心
老人也有分离焦虑
带“闷葫芦老人”一起玩
防秋季抑郁需多晒多睡
“七情困扰”可致颈肩痛
糖友保护腰背四法则
烦恼都是自找的
老人交友:多聆听少论断
百岁老人的早餐
细心发现“男更”老伴
四细节打造慢生活
品日子
解烦妙招
崇尚简单
说说慢生活
快乐每一天
好肠胃养出好脾气
过好退休后的前10年
退休后多参加社会活动
说服老人要找好说客
老人久病,孝子先减压
帮助焦虑老人打起精神
退休后放下心疙瘩
上海老人爱“劈硬柴”
小窍门对老人更有说服力
与保姆相处有技巧
跟老伴讲话要慢一拍
生活就要做减法
一茶一汤有益健康
养生关键是“脑袋健康”
|
內容試閱:
|
第一篇 糖尿病早发现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可通过某些口服药物来治疗。
老花眼可隐藏糖尿病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于焱
“大夫,我最近看东西很费劲儿,一天中看东西有时清楚,有时模糊,是不是眼睛花了啊?”一位65岁的女性病人看起来非常焦急地问道。
听到她的那句“一天中看东西有时清楚,有时模糊”,我意识到她可能患上了糖尿病,于是我让她去测了一个随机血糖,没想到结果竟达18.3mmolL。
在经过内分泌科检查之后,这位女性病人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原本只想检查眼睛,却不想查出了糖尿病!
其实,血糖水平对眼睛的影响很微妙。当血糖水平增高时,葡萄糖会通过房水迅速扩散到晶体内,过多水分随着葡萄糖进入晶状体以维持渗透性平衡,造成晶体“变胖”,屈光度改变,患者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视物模糊。而当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时,就会出现看东西时而清楚时而模糊的情况。但此时,很多中老年人往往会觉得自己是眼花了,并不会考虑到糖尿病。
其实,要区分是不是高血糖引起的视力改变,还是有方法的:一看中心视力是否下降;二感觉看东西时是否像隔层薄纱,模糊费劲;三辨别配镜后是否能矫正视力。
如果中心视力下降(就是看正前方的东西特别不清楚,看东西中间变暗),看东西像隔层纱,配镜后视力还无法矫正,那么这种视力问题可能就是糖尿病所引起的。
另外,还要留意是否有异常闪光、短时间内“飞蚊”不断增加的病理性“飞蚊症”,因为这种症状也可能是糖尿病的一个特殊信号。
综上所述,当中老年人出现视力问题时,不光要对眼睛进行检查,也要关注自己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是否正常。
糖尿病爱找“夜猫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成志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方面年轻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各种文娱活动也日渐丰富,这使得很多年轻人都有个共同的嗜好: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并且经常不吃早餐。
事实上,经常熬夜对身体的伤害不仅仅只是出现黑眼圈和困倦现象,时间长了,还会导致精神压力大,进而引起内分泌失调。同时,熬夜无形中增加了脑力的消耗,就相当于不断地减少了体力劳动,减少了脂肪消耗的机会。因此,常熬夜的人还会有突然“长胖”的经历。加上熬夜之后,“节省”了第二天的早餐,打破了身体的规律,就容易使糖尿病找上门来。
另外,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平均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发生空腹血糖受损的概率比每天睡足6小时者多5倍,进而增加2型糖尿病的晋级风险。
和其他人相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风险更高,从临床上看,一般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内分泌失调就会表现出来。
因此,想要避免糖尿病,最好不要熬夜,早睡早起,给精神放“大假”。
第二篇 控糖有方法,降糖有妙招
控糖首先不要乱投医,不要私自服用所谓的“祖传秘方”,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血糖的自我管理很重要,坚持接受正规的糖尿病防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识破糖衣炮弹三陷阱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医师向红丁
祖传秘方能根治
很多降糖产品是以“祖传秘方”和“纯天然中药”的名义出现的,患者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有的还宣称什么纳米技术、基因疗法,很多消费者认为这些东西至少对患者没有害处,不妨一试。
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糖尿病没有根治的办法。如果宣称能根治糖尿病,很可能就是巫医假药,只会浪费金钱,耽误病情。糖尿病不可怕,控制其并发症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控制得好,糖尿病患者是可以享受与非糖尿病患者同样的寿命的,甚至在寿命上超过非糖尿病患者。
夸大疗效不服药
有些产品宣称“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无须控制饮食,可以彻底摆脱终身服药的麻烦!”很多药物没有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而又在效果上宣传过头,甚至不择手段,打着知名医疗机构、知名专家的旗号。
这些说不控制饮食,说可以停药,绝对是骗人的!糖尿病患者要想稳定血糖,一定要控制饮食。随便乱吃,最终会导致失明甚至肾衰。糖尿病是慢性病,患者需终身服药,以保持血糖平稳。所以,在治疗中,心理、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缺一不可。
价格昂贵疗程长
许多中药制剂是社会上那些只图经济效益的不法厂家生产出来的,往往几盒一个疗程,动辄几个疗程。一个疗程就两三个月,好几千块钱,厂家赚足了钱,而不管患者吃完后是否会出问题。
所有骗钱的中药制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贵。大部分药品均打着人参、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的幌子,以很高的价格出售,但实际上仅仅是一些普通的中草药。因此,糖友要避免上当受骗,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不轻信所谓的名贵中药。
应对棘手问题的控糖新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全民
低血糖时:果汁是第一选择
电影《钢木兰花》片段:女主角赛尔贝患有糖尿病,婚礼前做头发时,赛尔贝出现了低血糖,同时,她的情绪有些失控。其他人见状赶紧去包里翻糖果,但赛尔贝的妈妈坚持要拿果汁,当赛尔贝的妈妈给她强行灌下一杯果汁后,赛贝尔终于缓过来了。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果汁、糖果等都能尽快给身体补充糖分,而果汁吸收快,能够更快地缓解低血糖症状,特别在患者神志不清或情绪不稳时,果汁更容易喝下去,因此,果汁是缓解低血糖的第一选择。若果汁不方便携带,可随身带入口即化的糖果。
血糖过高:胰岛素要随身带
电影《空中监狱》片段:卡麦伦的狱友奥黛有糖尿病,他头天晚上没打胰岛素,第二天去往飞机场时胰岛素也没带在身上。上飞机不久,犯罪分子占领了飞机,胰岛素和针筒被毁坏,奥黛因为没能打上胰岛素,状态很糟糕。
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按时注射,遇到特殊情况没有按时注射时,应及时补打。
而1型糖尿病完全依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如果没有及时注射胰岛素,血糖会快速升高,严重时可导致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随身带胰岛素。
防并发症:早期血糖须控好
电影《导盲犬小Q》片段:渡边先生是一位眼睛失明的糖尿病患者,他的脾气不好,在一次活动结束后,他突然感到不舒服,恶心、想吐,经过检查,渡边先生患上了非常严重的肾衰竭。
渡边先生在眼底病变导致失明的情况下,又出现肾衰,说明他的基础工作(控制血糖稳定)没有做好,特别是患病早期时血糖没有得到理想控制。
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很大,严重时甚至导致失明等,而情绪不
第三篇 糖尿病怎么吃
糖尿病患者的吃,要把握一个原则:总热量达标,饮食追求平衡与多样化。很多糖友都存在偏食问题。怎样吃出健康,需要糖友不断地去学习,必要时要咨询医院营养门诊的大夫,请他们帮忙设计食谱。
糖友血管需要“清洁工”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医师向红丁
每当我们看到盛炒菜的碟子上沾了一层黏黏糊糊的油,就能想象到血管管壁上也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日子久了,“藏污纳垢”的血管很容易形成粥样斑块或血栓。
由于血栓和粥样斑块又是心血管事件的共通通路,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清洁血管非常重要,目前,最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改善生活方式(少油低盐)和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能清洁血管,防止血栓的形成。同时,一些食物也有清洁血管的作用,比如黑木耳、生姜、绿茶等,甚至它们都有“天然阿司匹林”的美名。
黑木耳
黑木耳中所含的腺嘌呤核苷,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临床实验证明,吃黑木耳八小时之后,血液依然难以凝聚。
生姜
生姜中所含的姜油酮、姜烯酚等物质具有抗凝血功能。平时吃一些生姜末或姜粉,血液会保持良好状态,不易出现血栓。
大蒜
大蒜中所含的阿霍烯是一种天然的血液稀释剂,还可增强心脏的收缩力量,降低动脉血管的阻力,使血液循环通畅,预防血栓形成。
洋葱
洋葱中所含的槲皮酮具有神奇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对抗血栓形成。它还能阻止自由基对动脉血管的损害,使动脉血管内壁光滑,富有弹性。
红葡萄酒
红葡萄酒中所含的白藜芦醇,能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对抗血栓形成。饮用紫葡萄汁也具有对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另外,绿茶对抗血栓的功效不亚于阿司匹林;蔬菜与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C及纤维素,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有三高,喝谷物浓浆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张晔
“三高”人士除了缺乏运动外,贪图美味、追求高脂肪、重精粮、少粗粮的饮食习惯是其便秘、肥胖、“三高”等症状高发的根本原因。所以,多选用粗粮作为主食将十分有益。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应该吃250~400克的谷物,其中要有50~100克的杂粮、粗粮。但对于“三高”人群,这个量还要再加一些,可以占到主食的13~12。与细粮相比,粗粮供给的能量不高,但膳食纤维含量却要高很多,对脂肪的吸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能够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从而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的发病风险。
但是粗粮做起来比较麻烦,算上泡煮的时间,差不多得需要两三个小时,所以喝谷物浓浆是个更加方便且不损失营养的饮食方式。很多人小的时候,家里一边熬粥,一边会把漂在表层的米油给孩子和老人喝,这层米油其实就是粮食里的脂肪,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非常容易吸收。
究竟如何搭配谷物浓浆呢?秘诀就是“谷物+豆类+坚果”。比如冬天可选黑米、黑豆、黑芝麻,再加上核桃粉这种黑色组合,有补肾强身的作用,口感和营养都相当好;女性则可以选择大米、红豆、红枣、枸杞,有补血安神的作用;脾胃不好的人群,则可以选择燕麦、小麦、花生、芝麻等组合,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效果;对于更年期女性,可加些黄豆,有很好的辅助治疗的作用。
大部分人都把粗粮放在晚上吃,其实粗粮不易消化,晚饭吃得过饱,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如果粗粮以谷物浓浆的形式,既方便携带又方便食用,可分配在一日三餐中。
两招应对餐后高血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吴静
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即使用药也控制不好,原因何在?
首先餐后高血糖与患者的饮食有关,更与早餐的烹调方法有关。有人喜欢吃稀饭,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在水中溶解,进食后能广泛与消化液接触而易吸收。
故可选糙米、黑糯米、小米、荞麦、芡实、燕麦、莲子、麦片、薏仁米等粗粮煮粥,喝这些粗粮粥有饱腹感,并且肠胃吸收时间长,能保持血糖的稳定。
另外,餐后血糖过高与用药不当也有关系。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但一直都在使用长效胰岛素促泌剂,这类药物起效时间较长,不能很好地减轻胰岛素抵抗,故往往很难控制餐后血糖。
对此,胰高血糖素样肽-1由于具有显著改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的作用,能显著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第四篇 糖尿病怎么治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执行科学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计划,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的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包括5个方面,即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它们也被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糖友就医需“三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纪立农
糖尿病的治疗不只是把血糖降下来,而应全面干预,每个糖尿病患者要了解并遵循糖尿病标准药物治疗的“ABC原则”,在就医时不妨向医生提出三个问题。
一问A:血糖管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十阿司匹林Aspirin)
患者应向医生询问:我的血糖控制水平如何,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糖尿病患者首先应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65%。服用阿司匹林则可以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心梗和卒中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男性50岁以上,女性60岁以上,或者40岁以上同时合并多项危险因素(如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蛋白尿等情况)的患者,应长期服用小剂量(75~100毫克)的阿司匹林。
二问B:血压控制(Blood pressure)
患者应向医生询问:我的血压情况如何,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比普通人更为严格,目标血压应低于13080mmHg。
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降压和降糖治疗同样重要。降压达标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如果一种降压药效果不好,最好采取联合用药。
三问C:脂管理(Cholestero)
患者应向医生询问:我的血脂情况如何,是否需要服用降脂药?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调节应以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首要目标,其控制目标是低于26mmolL。
研究发现,LDL-C每降低1mmolL,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均可降低20%。因此,LDL-C超标的患者应尽早服用调脂药物。
走出胰岛素使用误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晓蕙
在生活方式调整和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仍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时本就应启用胰岛素了。但现实情况是,35%的人在此时却会拒绝使用胰岛素,有时这种劝导过程甚至需要耗时好几个月。
经过调查发现,很多病患之所以拒绝使用胰岛素,主要是由于患者认为胰岛素用起来不方便,并且害怕成瘾和疼痛。患者出现这种认知误区,也与医生处方胰岛素的同时,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帮助患者很好地理解处方有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编撰完成,诺和诺德公司支持发布的《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应运而生。作为中国第一个针对胰岛素使用的教育管理规范,针对患者拒绝使用胰岛素的三大担忧,分别予以了解答。
注射胰岛素很方便
胰岛素产品的多样化为患者注射提供了更多便利。患者所说的“不方便”,主要与时间有关。比如短效人胰岛素,必须在餐前30分钟注射,可大多数时候,我们无法控制吃饭的时间,那么,不妨改用胰岛素类似物,只需在进餐前即刻甚至餐后立即注射即可;再比如,外出时,患者不得不在公共场所注射胰岛素,却担心被误认为在注射毒品,而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有助于患者克服此障碍。
胰岛素成瘾乃无稽之谈
胰岛素严格意义上讲不是药物,而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维持血糖水平的生理激素,每个人都离不开胰岛素。无法分泌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必须靠外源性胰岛素来补充和替代,以控制血糖。需不需要使用胰岛素,使用后能否撤掉,关键取决于病情,与所谓的“药物成瘾”没有任何关系。
多点技巧则少点疼痛
一提到注射,患者就会联想到医院注射室的大针头。其实,胰岛素注射针相比要小得多、细得多。而且胰岛素注射针头上都有一层涂层,能起到润滑的作用。大部分人在注射胰岛素时基本感觉不到疼痛。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注射技巧可以减轻疼痛,如避免注射针的重复使用,等酒精挥发后再注射,以及冰箱中取出胰岛素后复温等。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相关指南不同,此规范不是只能通过医疗系统获得,还可在全国新华书店和网上书店购买。
第五篇 糖尿病并发症防与治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病(足部坏疽、截肢)、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眼病(视网膜病变、失明)、糖尿病脑病(记忆力下降、认知障碍、脑血管病变、脑中风)等,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阻击并发症从确诊开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上海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苏青
糖尿病一经确诊,就要防止并发症。
眼底遇袭
视网膜里有许多小血管,病变就是从这些小血管的退化开始的,血管壁受损会导致眼底出血,甚至失明。如何对其进行筛查呢?如果做散瞳检查以确定视网膜是否有病变,最好每半年查一次。必要时需做眼底小瞳孔成像或眼底造影。
肾脏遇袭
肾脏强大的排污功能全凭肾小球。受高血糖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衰退,形成糖尿病肾病。如何对其进行筛查呢?首先是尿常规的检查,如果显示蛋白阴性的患者,还应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以捕捉糖尿病肾病迹象。
心脏遇袭
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心脏供氧不足,就可能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如何对其进行筛查呢?据胸闷、心慌、下肢疼痛等异常,应做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脏超声、血管B超、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神经遇袭
糖尿病患者持续的高血糖状态,还会影响神经正常的传导功能,进而引起糖尿病神经病变。如何对其进行筛查呢? 一年做一次肌电图检查;为了捕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动态,一年做一次下肢动脉彩超检查。
患者妙招:控制血糖达标讲技巧
袁世梁(22年糖龄):当个小喇叭。把基本的糖尿病防控知识说给身边人,还可以找机会建立一些血糖达标交流平台。
刘紫奇(15年糖龄):记本生活账。这一顿肉吃得多点,下一顿就少吃点;吃完饭后半小时记得做运动,今天没出去活动,要想着明天一定去,保证一周3~5天的运动。
郭保军(13年糖龄):动动小脑筋。吃完一样东西就测一次血糖,看看哪个升糖快,哪个升糖慢,谁和谁搭配着吃能保证餐后血糖的稳定,比死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效果更好。
王鸿临(10年糖龄):坚持快乐餐。晚餐菜肴换成白水煮青菜蘸芝麻酱,坚持吃了半年,肠道通畅了,血糖稳定了,心情也好了。
女糖友别忽视性冷淡河南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龙诞
糖尿病可引发性功能障碍,反映在男性身上表现为ED,但对女性来说多表现为性欲冷淡。很多女糖友之所以拒绝性生活,是因为糖尿病给其阴道带来了三个“坏家伙”干燥、瘙痒和炎症。
干燥:有道心理关
只要阴道干涩缠上身,即使5分钟的亲热也会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