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1.8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现今,中医保健、疗疾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尤其是针灸、按摩。可见找准穴位,快速找穴的重要性,它可以使按摩保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本书是北京京城岐黄国医馆馆长本着致力于打造一本集快捷与精准为一体的宗旨,全力打造的精心之作。书中为读者提供了科学的找穴取穴方法、实体图片、功效主治、常用疗法、穴位配伍等内容,即全面又权威。希望能为您的健康提供助力。
|
內容簡介: |
面对密密麻麻的经络和斑斑点点的穴位,要怎么找才能找准,这些穴位又有什么用处呢?……本书详解了手、耳、头、足、脊柱等身体部位相关穴位的取穴定位方法和主治病症,并通过一个反射区一幅图、一个穴位一幅图的方式教读者准确取穴定位。本书文字简约,通俗易懂,且科学权威,图文并茂,查阅方便,是家庭保健必备之书。
|
目錄:
|
第一章
腧穴养生疗疾原理及定位方法解密
2 走进腧穴的神秘世界
2 什么是腧穴
2 腧穴的分类有哪些
2 腧穴与脏腑经络
3 腧穴——启发人体自愈力的“灵丹妙药”
3 腧穴可反映人体病症
3 刺激腧穴可治病
3 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5 认识穴位才能找到穴位
5 穴位有哪些特征
5 善用手指给穴位定位
6 腧穴定位方法大盘点
6 什么是腧穴定位
6 骨度分寸取穴法
8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8 体表标志取穴法
10 简易快速取穴法
10 取穴时应注意什么
第二章
手太阴肺经
12 中 府
12 云 门
13 天 府
13 侠 白
14 尺 泽
14 孔 最
15 列 缺
15 经 渠
16 太 渊
16 鱼 际
16 少 商
第三章
手阳明大肠经
18 商 阳
18 二 间
19 三 间
19 合 谷
20 阳 溪
20 偏 历
21 温 溜
21 下 廉
22 上 廉
22 手三里
23 曲 池
23 肘 髎
24 手五里
24 臂 臑
25 肩 髃
25 巨 骨
25 天 鼎
26 扶 突
26 口禾髎
26 迎 香
第四章
足阳明胃经
28 承 泣
28 四 白
29 巨 髎
29 地 仓
30 大 迎
30 颊 车
31 下 关
31 头 维
32 人 迎
32 水 突
33 气 舍
33 缺 盆
34 气 户
34 库 房
35 屋 翳
35 膺 窗
36 乳 中
36 乳 根
37 不 容
37 承 满
38 梁 门
38 关 门
39 太 乙
39 滑肉门
40 天 枢
40 外 陵
41 大 巨
41 水 道
42 归 来
42 气 冲
43 髀 关
43 伏 兔
44 阴 市
44 梁 丘
45 犊 鼻
45 足三里
46 上巨虚
46 条 口
47 下巨虚
47 丰 隆
48 解 溪
48 冲 阳
49 陷 谷
49 内 庭
50 厉 兑
第五章
足太阴脾经
52 隐 白
52 大 都
53 太 白
53 公 孙
54 商 丘
54 三阴交
55 漏 谷
55 地 机
56 阴陵泉
56 血 海
57 箕 门
57 冲 门
58 府 舍
58 腹 结
59 大 横
59 腹 哀
60 食 窦
60 天 溪
61 胸 乡
61 周 荣
62 大 包
第六章
手少阴心经
64 极 泉
64 青 灵
65 少 海
65 灵 道
66 通 里
66 阴 郄
67 神 门
67 少 府
68 少 冲
第七章
手太阳小肠经
70 少 泽
70 前 谷
71 后 溪
71 腕 骨
72 阳 谷
72 养 老
73 支 正
73 小 海
74 肩 贞
74 臑 俞
75 天 宗
75 秉 风
76 曲 垣
76 肩外俞
77 肩中俞
77 天 窗
78 天 容
78 颧 髎
78 听 宫
第八章
足太阳膀胱经
80 睛 明
80 攒 竹
81 眉 冲
81 曲 差
82 五 处
82 承 光
83 通 天
83 络 却
84 玉 枕
84 天 柱
85 大 杼
85 风 门
86 肺 俞
86 厥阴俞
87 心 俞
87 督 俞
88 膈 俞
88 肝 俞
89 胆 俞
89 脾 俞
90 胃 俞
90 三焦俞
91 肾 俞
91 气海俞
92 大肠俞
92 关元俞
93 小肠俞
93 膀胱俞
94 中膂俞
94 白环俞
95 上 髎
95 次 髎
96 中 髎
96 下 髎
97 会 阳
97 承 扶
98 殷 门
98 浮 郄
99 委 阳
99 委 中
100 附 分
100 魄 户
101 膏 肓
101 神 堂
102
102 膈 关
103 魂 门
103 阳 纲
104 意 舍
104 胃 仓
105 肓 门
105 志 室
106 胞 肓
106 秩 边
107 合 阳
107 承 筋
108 承 山
108 飞 扬
109 跗 阳
109 昆 仑
110 仆 参
110 申 脉
111 金 门
111 京 骨
112 束 骨
112 足通谷
112 至 阴
第九章
足少阴肾经
114 涌 泉
114 然 谷
115 太 溪
115 大 钟
116 水 泉
116 照 海
117 复 溜
117 交 信
118 筑 宾
118 阴 谷
119 横 骨
119 大 赫
120 气 穴
120 四 满121 中 注
121 肓 俞
122 商 曲
122 石 关
123 阴 都
123 腹通谷
124 幽 门
124 步 廊
125 神 封
125 灵 墟
126 神 藏
126 彧 中
126 俞 府
第十章
手厥阴心包经
128 天 池
128 天 泉
129 曲 泽
129 郄 门
130 间 使
130 内 关
131 大 陵
131 劳 宫
132 中 冲
第十一章
手少阳三焦经
134 关 冲
134 液 门
135 中 渚
135 阳 池
136 外 关
136 支 沟
137 会 宗
137 三阳络
138 四 渎
138 天 井
139 清冷渊
139 消 泺
140 臑 会
140 肩 髎
141 天 髎
141 天 牖
142 翳 风
142 瘈 脉
143 颅 息
143 角 孙
144 耳 门
144 耳和髎
144 丝竹空
第十二章
足少阳胆经
146 瞳子髎
146 听 会
147 上 关
147 颔 厌
148 悬 颅
148 悬 厘
149 曲 鬓
149 率 谷
150 天 冲
150 浮 白
151 头窍阴
151 完 骨
152 本 神
152 阳 白
153 头临泣
153 目 窗
154 正 营
154 承 灵
155 脑 空
155 风 池
156 肩 井
156 渊 腋
157 辄 筋
157 日 月
158 京 门
158 带 脉
159 五 枢
159 维 道
160 居 髎
160 环 跳
161 风 市
161 中 渎
162 膝阳关
162 阳陵泉
163 阳 交
163 外 丘
164 光 明
164 阳 辅
165 悬 钟
165 丘 墟
166 足临泣
166 地五会
167 侠 溪
168 足窍阴
第十三章
足厥阴肝经
170 大 敦
170 行 间
171 太 冲
171 中 封
172 蠡 沟
172 中 都
173 膝 关
173 曲 泉
174 阴 包
174 足五里
175 阴 廉
175 急 脉
176 章 门
176 期 门
第十四章
督 脉
178 长 强
178 腰 俞
179 腰阳关
179 命 门
180 悬 枢
180 脊 中
181 中 枢
181 筋 缩
182 至 阳
182 灵 台
183 神 道
183 身 柱
184 陶 道
184 大 椎
185 哑 门
185 风 府
186 脑 户
186 强 间
187 后 顶
187 百 会
188 前 顶
188 囟 会
189 上 星
189 神 庭
190 素 髎
190 水 沟
191 兑 端
191 龈 交
192 印 堂
第十五章
任 脉
194 会 阴
194 曲 骨
195 中 极
195 关 元
196 石 门
196 气 海
197 阴 交
197 神 阙
198 水 分
198 下 脘
199 建 里
199 中 脘
200 上 脘
200 巨 阙
201 鸠 尾
201 中 庭
202 膻 中
202 玉 堂
203 紫 宫
203 华 盖
203 璇 玑
204 天 突
204 廉 泉
204 承 浆
第十六章
经外奇穴
206 四神聪
206 当 阳
206 鱼 腰
207 太 阳
207 耳 尖
207 球 后
208 上迎香
208 内迎香
208 聚 泉
209 海 泉
209 金 津
209 玉 液
210 翳 明
210 颈百劳
210 子 宫
211 定 喘
211 夹 脊
211 胃脘下俞
212 痞 根
212 下极俞
212 腰 眼
213 十七椎
213 腰 奇
213 肘 尖
214 二 白
214 中 泉
214 中 魁
215 大骨空
215 小骨空
215 腰痛点
216 外劳宫
216 八 邪
216 四 缝
217 十 宣
217 髋 骨
217 鹤 顶
218 百虫窝
218 内膝眼
218 胆 囊
219 阑 尾
219 内踝尖
219 外踝尖
220 八 风
220 独 阴
220 气 端
221 附录一 常见病症穴位速查表
227 附录二 穴名拼音索引
|
內容試閱:
|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又称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被取穴者本人手指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临床上分为以下三种:
中指同身寸法
以被取穴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
拇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
寸。这种“同身寸法”与骨度分寸相比偏长,只适用于小腿部和下腹部等部位的取穴。
拇指同身寸法
被取穴者将大拇指竖起,以其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横指同身寸法
被取穴者四指并拢,
以其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约为3寸。此法常用于四肢部及腹部取穴。
内关
常用程度:★★★★
国际编号:PC6
穴名释义:内,内脏;关,关隘。穴在前臂内侧要处,犹如关隘。
标准定位: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穴位速取:伸肘仰掌,微屈腕,从腕横纹上量约2横指处,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即是。
功效主治
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胸闷;失眠,郁症;偏头痛,眩晕;脑卒中,偏瘫,上肢痹痛;咳嗽,哮喘;心烦、疟疾。
常用疗法
刺法:直刺0.5~1.0寸或向上斜刺1.0~2.0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0分钟。
推拿:点按法、揉法、指推法。
穴位配伍
1
配中脘、足三里、公孙,主治胃痛、呕吐。
2 配外关、曲池,主治上肢疼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