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作为中华民族固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工艺,既是弥足珍贵的科学遗产,又是技术基因的载体。古老的用作艺术铸件的失蜡法,经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改造,跃变成为先进的、规模宏大的精密铸造行业,这是人们所熟知的科学技术史上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范例。许多传统工艺(诸如宣纸、紫砂、景泰蓝、锣钹制作等)至今仍在生产中应用,且因其自身工艺特点和文化特质而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准的提高,对传统工艺制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传统工艺定将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美化人民生活、对外贸易、国际文化交流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满足各阶层的多层次需要,从而显现其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我国,传统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又有再度焕发青春的大好机遇。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把传统工艺的文献资料整理、考订、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研究成果的编撰、出版视作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建设,既具有存亡续绝的抢救性质,又可对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术层面上、对科学技术史、人类学、民俗学等
|
內容簡介: |
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有传世和出土的人工制作的文物几乎都出自传统工艺,据此,在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古代灿烂多彩的物质文明是由众多传统工艺所创造的。即此一端,可见传统工艺对于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曾起过何等重大的历史作用。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12卷)》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翔实。像在《酿造》一书中介绍了酿造工艺的起源、酿造工艺的早期发展、迈向成熟的酿造工艺、黄酒生产工艺、白酒的传统生产工艺等多个方面。在《陶瓷》一书中不仅阐述了中国历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贸易往来等变迁。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灿烂历史……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12卷)》带大家一一领略传统工艺的魅力。
|
關於作者: |
周嘉华1942年1月29日生,浙江省瑞安市人。1964年7月毕业于广西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1964年8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科学史所前身)工作。1978年评聘为助理研究员,1987年12月聘为副研究员,1995年11月聘为研究员。1987年4月至1995年曾任该所科研处长,1987年6月—1990年3月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秘书长,1990年4月—1994年8月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1994年9月至今仍为学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化学史的陶瓷化学和酿造化学、世界化学史的近代化学史和现代化学史及诺贝尔化学奖。
杨永善1938.4—山东莱州人。擅长陶瓷艺术、艺术设计。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毕业留校。现任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陶艺作品《结环》、《晨曲》、《渔趣》、《古风》、《石流》、《升翔》、《雪霁》等多次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中展出,《斜玉》茶具获1986年全国陶瓷设计一等奖,《彩虹》茶具获1990年全国陶瓷设计一等奖。出版有《陶瓷造型基础》、、《中国的陶瓷》、《民间陶瓷》、《说陶论艺集》等。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
|
目錄:
|
《陶瓷》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远古的制作陶技艺
第一节 中国的制陶历史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制陶工艺
第三节 原始社会陶器的装饰
第四节 几种早期陶器的工艺特点
第二章 中国制瓷技术的发明
第一节 原始瓷技术的出现
第二节 白瓷的烧造
第三章 景德镇制瓷工艺
第一节 景德镇瓷业史略
第二节 制瓷原料的开采与加工
第三节 成型技艺
第四节 瓷器装饰
第五节 窑炉窑具与烧成
第四章 宜兴紫砂陶器工艺
第一节 紫砂陶器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历代紫砂名家与传世之作
第三节 紫砂陶的种类
第四节 紫砂陶器的泥料特征与原料加工
第五节 紫砂陶的成型工艺
第六节 紫砂陶器的装饰
第七节 紫砂陶器的烧成和成品加工
第八节 紫砂工艺与传统文化
第五章 民间陶瓷的工艺技法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民间陶瓷工艺
第二节 民间陶瓷的原材料及其加工与运用
第三节 民间陶瓷的成型方法
第四节 民间陶瓷的装饰方法
第五节 民间陶瓷的制作工具
第六节 民间陶瓷的烧成方法和窑炉形式
附录
《酿造》目录:
上编 酿造工艺的历史源流
第一章 酿造工艺的起源
第一节 酿酒的起源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酒和酿酒工艺
第三节 食醋的源流
第四节 酱的起源
第五节 豆豉的源流及其在食品中的地位
第六节 酱油的源流
第二章 酿造工艺的早期发展
第一节 制曲工艺的不断探索
第二节 酿酒工艺的不断探索
第三节 制醋工艺的发展
第四节 制酱工艺的发展
第五节 豆豉酿造工艺的早期发展
第三章 迈向成熟的酿造工艺
第一节 逐步定型的制曲工艺
第二节 黄酒工艺
第三节 红曲及红曲酒的发展
第四节 蒸馏酒工艺的源起和推广
第五节 迈向成熟的食醋酿造工艺
第六节 酱类酿造工艺的成熟
第七节 豆豉酿造工艺的成熟
第八节 酱油酿造工艺的成熟
第九节 腐乳的起源和发展
下编 传统酿造工艺的精粹
第四章 典型的黄河生产工艺
第五章 白酒(蒸馏酒)的传统生产工艺
第六章 食醋的生产工艺
第七章 酱类的生产工艺
第八章 豆豉的生产工艺
第九章 酱油生产工艺
第十章 腐乳生产工艺
附录
……
|
內容試閱:
|
总序
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有传世和出土的人工制作的文物几乎都出自传统工艺,据此,在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古代灿烂多彩的物质文明是由众多传统工艺所创造的。即此一端,可见传统工艺对于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曾起过何等重大的历史作用。
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同样不容忽视。作为中华民族固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工艺,既是弥足珍贵的科学遗产,又是技术基因的载体。古老的用作艺术铸件的失蜡法,经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改造,跃变成为先进的、规模宏大的精密铸造行业,这是人们所熟知的科学技术史上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范例。许多传统工艺(诸如宣纸、紫砂、景泰蓝、锣钹制作等)至今仍在生产中应用,且因其自身工艺特点和文化特质而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准的提高,对传统工艺制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传统工艺定将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美化人民生活、对外贸易、国际文化交流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满足各阶层的多层次需要,从而显现其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所有文明国度都十分珍视自己的文化史、科学史、艺术史和工艺史,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包括传统工艺在内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我国,传统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又有再度焕发青春的大好机遇。所有文明国度都十分珍视自己的文化史、科学史、艺术史和工艺史。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包括传统工艺在内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我国,传统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又有再度焕发青春的大好机遇。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把传统工艺的文献资料整理、考订、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研究成果的编撰、出版视作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建设,既具有存亡续绝的抢救性质,又可对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术层面上、对科学技术史、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鉴于我国目前尚无传统工艺的系列著作中国科学院在“九五”规划中,特将《中国传统技术综合研究》列为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则是这项目的两个子课题之一。
本课题系由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和上海分会协助,首批共13卷,包括陶瓷、丝绸织染、酿造、金属工艺、传统机械调查研究、漆艺、雕塑、造纸与印刷、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中药炮制、文物修复和辨伪、历代工艺名家和民间手工艺等分卷。为保证编撰质量,特聘一批著名学者为顾问,从全国范围延请多年从事传统工艺研究,有较深学术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各分卷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和特约撰稿人,预期在世纪交替之际完成此项工作。
由于传统工艺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基础和具体条件不尽相同,本书现有的卷目设置和所涵盖的工艺类目与内容是存在欠缺之处的。我们希望在《全集》首批各卷推出之后,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继续予以充实、完善,俾能名实相符,也希望读者和学界同仁对已出的备分卷给予批评指教,容我们在修订再版时补正。
本书在立项和编撰过程中,得到院内外众多单位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大象出版社慨允承担出版任务并予资助,在此谨致谢忱。
2004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