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云,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双语词典与双语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协会(IATIS)会员,福建省翻译协会理事,福建省外文学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语言研究会理事。教学与研究领域:翻译学、语言学、双语词典编纂学、跨文化交际学。承担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汉英翻译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译著20余部,包括《翻译:批评与展望》、《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A
New,View of the Organism(《新生物观》)、《社会语言学演讲录》(合译)、The Wonders of
China(《中华之*》,合译)。1991、1992年由教育部派遣赴瑞典、挪威担任学术翻译和国际会议同声传译,2009年夏赴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访学。获奖20余项,包括教育部第三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当代表现论美学与文学作品的可译性
1.1 翻译的不可能性
1.2 翻译的相对可能性
第二章 语言与翻译本质的美学阐析
2.1 语言的本质
2.2 翻译的本质是解释引言
第一章 当代表现论美学与文学作品的可译性
1.1 翻译的不可能性
1.2 翻译的相对可能性
第二章 语言与翻译本质的美学阐析
2.1 语言的本质
2.2 翻译的本质是解释
第三章 理解本体理论、理解的历史性与文学翻译中的理解
3.1 理解本体理论与文学翻译中的理解
3.2 理解的历史性——理解的“前结构”与文学翻译的理解及译者素质准备
3.3 “解释学循环”与文学翻译的理解及译文修改
第四章 理解的历史性与文学翻译中的误读与误译阐析
4.1 理解的历史性和误读与误译的必然性
4.2 误读与误译的理解历史性缘由
4.3 历史性纠误及消极性和积极性误读与误译
第五章 理解本体理论、效果历史与文学翻译中的重译现象阐析
5.1 理解本体理论与文学翻译中的重译
5.2 效果历史与文学作品的重译
5.3 美国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语重译例析
第六章 当代符号学及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阐析
6.1 当代符号学与文学翻译阐析
6.2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阐析
第七章 美学接受理论、人类“共通感”和灵感论与文学翻译中的增减法、异化法和灵感现象阐析
7.1 当代解释学美学的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增减法阐析
7.2 康德的人类“共通感”与文学翻译中的异化法阐析
7.3 柏拉图、黑格尔灵感论与文学翻译中的灵感现象阐析
结语
附录1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译11838年
附录2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译21901年5月
附录3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译31911年5月
附录4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译41911年11月
附录5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译51912年1月
附录6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译61918年7月
附录7 Declaration ofIndependence汉译71957年7月
附录8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译81979年7月
附录9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译91980年11月
附录10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译101985年2月
附录11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译111993年7月
附录12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译122000年3月
附录13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译132004年1月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