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如何去读一本书:伍尔芙阅读笔记

書城自編碼: 307861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外国随笔
作者: 伍尔芙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412119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11-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72/127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7.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5.1
《高效阅读》
+

HK$ 93.3
《高效閱讀:閱讀理解問思教學》
+

HK$ 106.7
《曾經,閱讀救了我:現在,我用閱讀翻轉一群孩子》
+

HK$ 126.7
《閱讀經驗》
+

HK$ 48.0
《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
+

HK$ 48.7
《高效15法则》
編輯推薦:
1. 文学大师来探讨如何去读书的一本书。这是它与市场上同类书的一大区别。其他同类书大都是批评家或理论家进行剖析,表达见解,但是伍尔芙跟他们不一样,她是站在作家立场上,深入其中,看得更准确,眼光更刁钻,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她告诉人们,一个合格的读者是如何读书的,如何去读书才能成为一个好读者,才能在阅读中得到更多。
2. 深入展示文学大师伍尔芙的阅读方法和心得。虽然不少作家都有写读书随笔的习惯,但是被一代代读者垂青的却不多见,而伍尔芙显然是这少数者之一。她在这些随笔中,用简练优美的笔触,告诉人们她本人是怎样读书的,她是怎样从书中汲取营养的。通过读她的这些随笔,读者也许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读书确实是有方法的,你我并非像自己一直以为的那样会阅读。
3. 千万读者抵达深刻的洞见之书。伍尔芙在该书中,列举了大量经典的名家名作,并详细阐发了她的独特观点,明晰地表明了她的态度。如《鲁滨逊漂流记》《简?爱》《呼啸山庄》《无名的裘德》等,如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哈代等,伍尔芙对于这些名家名作,所表达的观点往往别出心裁,同时也极为深刻,有令人醍醐灌顶之感。
內容簡介:
该书是伍尔芙的读书随笔集,她在书中畅谈了她阅读的方法、心得和感想,表达了对诸多作家和作品的见解,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写得看似比较随意,却极为真诚和深刻。很多作家都有写读书随笔的习惯,但是像伍尔芙这般富有洞见,并且笔调活泼洒脱的却很罕见,所以她的随笔通常被诸多文学爱好者视为必读文本。翻开伍尔芙的这本书,在她的指引下品读那些名家名作,才发现我们也许从未真正懂得该如何去读一本书。
關於作者:
伍尔芙,英国文坛的前卫开拓者,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与女性主义潮流的先锋。她在小说中采用意识流的写作方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评论家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在散文方面,伍尔芙以其谁也模仿不了的英国式的优美洒脱、学识渊博,而被誉为英国散文大家中的最后一人英国传统散文的大师以及新散文的首创者。
目錄
如何去读一本书001
普通读者023
寻找真实的多萝西华兹华斯027
走近简奥斯汀的正确方式041
简析《简爱》和《呼啸山庄》061
你真的了解乔治艾略特吗071
关于蒙田,我们知道什么089
斯威夫特的《致斯特拉的日记》107
我们为什么尊敬笛福123
如何去读《鲁滨逊漂流记》137
怎么看待艾迪生151
哈代的作品好在哪里171
好的作品有什么特质191
感悟现代小说213
围绕文字的漫步229
一间自己的房间243
內容試閱
如何去读一本书
首先,我要特别强调我这个题目末尾的问号。即使我自己可以作答,问题的答案也只适用于我个人,而不是每个读者。事实上,当我们给别人提有关读书的建议时,最好就是让他们不要听从建议,而是要听从直觉,凭借自身的理性思维,得出自己的结论。
有了上述共识,我就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了,因为我决不允许这些想法束缚读者们的独立性,而独立性才是一个读者所拥有的最重要的品质。归根结底,对于书籍,人们能制定下什么规则呢?滑铁卢之战是在某一天打的——这是肯定的。但是,《哈姆雷特》是不是要比《李尔王》好呢?这一点谁也说不准。答案全由诸位读者自己决定。
然而,如果把那些身穿厚皮毛长袍的权威人士请进我们的图书馆,让他们指点我们怎样读书,读什么书,再为我们所读的书做出价值评价,这无疑是对自由精神的摧毁,也就掐断了精神圣殿的生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法规和惯例束缚着——而在读书方面,我们不用遵照任何规定。
但是,要想享受自由,我们对自己也要有约束,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不得不提。我们不能在无知又无助的状态下浪费我们的精力,就好比为了给一丛玫瑰花浇水,把半个宅子都洒湿了。我们必须当场自我培养,学会准确而有力地运用自己的精力。这很可能是我们在图书馆里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何谓“当场”?可能除了一大堆困惑之外,我们什么也说不清楚。这里有诗歌和小说,历史和回忆录,还有词典和蓝皮书,书架上摆满了各种语言的书籍,他们的作者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处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习性。图书馆外,驴子在嘶叫,女人们在水泵边聊天,马儿在田野上奔跑。我们从何入手?我们如何才能从纷繁复杂的混沌中理出头绪,以便从我们所读的书里获得最深刻、最广泛的乐趣呢?
说起来很简单,既然书可以分为小说、传记和诗歌,我们就应该有所区别,从每个类别中选取该类别能够给予的好东西。但是很少有人询问书本能带给我们什么。通常,我们以一颗模糊而矛盾的心来对待书籍,我们要求写小说一定要逼真,作诗却一定要歌咏虚假,写传记一定要极尽美化,记历史则要强化自己的偏见。如果我们能在阅读时打消这些先入之见,那么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值得赞美的开端。
不要向作者发号施令,而是要努力地变成作者本人。我们应是作者的合作者和同谋,如果你一开始就退缩不前,观望慎言,或是评头论足,你就无法从阅读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价值。但是,如果你能尽量敞开心扉,那么从书本的前几句开始,原先那些不易觉察的词语和隐含之意就会把你带入常人无法达到的生命状态。沉浸在这样的状态中,去熟悉这个状态的点点滴滴,很快你就会发现作者正在给予或试图给予你的东西是非常明确的。
如果让我们首先谈谈该怎样读小说,那么我们就应该把一部三十二章的长篇小说看成是一座形式固定、控制严格的建筑物。不过,小说的语言可比用于建造的砖头难以捉摸,阅读也比观看建筑的过程耗时更长,复杂度更高。或许,要想了解小说家创作的各种要素,最快捷的方式不是阅读,而是写作,如此才能亲自体会一把选词造句的艰难险阻。不妨回想一下,有什么事情曾在你心中留下清晰的印象——比如街角处,你从两个正在交谈的人身边走过,此时,树影摆动;路灯散开的灯光摇曳起舞,这两个人谈话的腔调很是滑稽,但又有些悲哀。在那一刻,你仿佛能还原整个场景,拥有一个完整的构思。
但是,当你试图用文字重构这一场景时,你会发现它分裂成了上千个互相矛盾的印象片段。有些片段必须要削减,有的则要加强,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会完全失去对情绪本身的控制。如果是这样,你还是先把自己写出的模糊而凌乱的稿子放在一边,然后翻开某个伟大小说家的作品,去读一读笛福、简?奥斯汀或是哈代吧。此时的你能更好地欣赏他们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笛福、简?奥斯汀或托马斯?哈代这些独特的作者,我们完全是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譬如,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我们仿佛走到了平坦的大道上,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所呈现的细节虽然多,但富有条理。如果说海阔天空和冒险经历是笛福作品的要素,它们对于简?奥斯汀来说则是毫无意义。她的世界是一间客厅,这里有谈话的人,他们的交流就如同一面面的镜子,映照出各自的性格。而当我们已经了解奥斯汀笔下的客厅以及客厅中人物交流所反映的东西,只要一接触哈代的作品,我们又会感觉晕头转向。我们顶着星光,置身于一片沼泽之中。此时,心灵的另一面开始显现——这是人在孤独寂寞时才会出现的阴暗面,而非有人陪伴时的光亮面。在哈代的世界中,我们要处理的不是人与人的关系,而是人类天性和命运之间的关系。
尽管这些作家笔下的世界千差万别,但每一个世界内部都是和谐一致的。每个世界的创造者都小心翼翼地遵守自己视野中的种种规则,所以,不管他们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紧张感,他们绝不会像某些二流作家那样常常在一本书中夹杂两种不同的东西,让我们困惑不已。所以从一个杰出小说家的作品读到另一个杰出小说家的作品——从奥斯汀到哈代,从皮科克到特罗洛普,从司各特到梅雷迪斯——我们就好像是被拧着连根拔起,一会儿落到这儿,一会儿落在那儿。读小说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如果你打算运用能被称作是伟大艺术家的小说家们向你提供的所有东西,你不仅要具备极其犀利的洞察力,还要具备非常大胆的想象力。
不过,只要扫一眼书架上那些风格迥异的书籍,你就会发现作家们很少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而且通常一本书也很难自称为是艺术品。例如,那些跟小说和诗歌挤在一起的传记和自传,书写的都是伟人以及早已离世和被人遗忘的人们的事迹。我们是否因为它们不够“艺术”就拒绝阅读它们呢?或者说,我们仍然要读它们,只是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怀着不同的目的?傍晚时分,我们会踱步到一户人家房前,此时,百叶窗还未合上,屋内灯火通明,每一层楼仿佛都在向我们展示不同的人生状态,勾起我们的好奇——当我们阅读传记时,是否也应该首先满足相似的好奇心呢?然后,我们就会在好奇心的推动下阅读这些人的生活——仆人们正在闲聊,绅士们正在用餐,姑娘正在为参加舞会梳妆打扮,老太太坐在床边做着编织。我们不禁问,他们是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有过什么想法和冒险经历?
传记和回忆录会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它们把无数这样的宅子照亮,为我们展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辛苦历程,成败得失,爱恨情仇,直到生命的终结。有时候,我们正在观望,宅子突然就黯淡下来,铁栅栏消失了,我们一下子被带到了海上;我们一会儿打猎,一会儿航海,一会儿征战;我们还与野蛮人和士兵为伍;我们投身于伟大的活动。如果我们愿意留在英国,留在伦敦,场景仍然会不断变换,街道变得窄了,房子也变小了,十分拥挤,透过镶着钻石的窗棂你能闻到阵阵臭味。
我们看见诗人多恩逃了出来,他实在无法忍受那薄薄的墙壁,孩子们一哭闹,声音就会破壁而入。我们可以跟随着他字里行间的线索来到特威克南,来到贝德夫人的公园,那里曾是达官贵人和诗人的聚集地;然后,我们又来到威尔顿丘陵地带中的大宅子,去聆听锡德尼给他的姐姐朗读《阿卡迪亚》;我们还可以漫步到沼泽地带,瞧一瞧经常出现在浪漫故事里的白鹭;我们接着又随另一位彭布罗克夫人安妮?克利福德向北旅行,到她的荒野里,要不就一头扎到城市里,若是看到身穿黑天鹅绒外套的加布里埃尔?哈维正与斯宾塞就诗歌的问题争论不已,我们可千万别忍俊不禁。
伊丽莎白时代的伦敦总是黑暗与辉煌交织,探索其中,该是一种多么奇妙的体验啊!但是,你也不能总留在那儿。邓波儿、斯威夫特、哈利以及圣?约翰那样的名家文人在召唤我们,要想理清他们之间的争论,破译他们各自的性格,花上一个又一个小时也不过分。如果我们对他们心生厌倦,我们可以继续前行,绕过一位着黑衣、浑身珠光宝气的女士,去找约翰逊博士、格尔斯密和加立克。你要是愿意,大可渡过海峡,去见见伏尔泰、狄德罗和德芳侯爵夫人,然后再回到英格兰,回到特威克南——真是故地重游,故名重现!
那里先有贝德福德夫人的公园,后来又有了蒲柏的住所。一路走来,你还会到达瓦尔波尔在草莓山的家。他会给你介绍一大堆新相识,让你马不停蹄地去各家拜访。按门铃前,你难免犹豫片刻,比如你站在瓦尔波尔所爱的贝丽斯小姐门前,突然瞧见萨克雷朝你走来,他是这位小姐的朋友。如此一来,你只要通过朋友间互相介绍认识,从一个花园踱到另一个花园,从一户走访到另一户,就相当于从英国文学的这一端畅游到了另一端,猛然醒悟又发现自己还是在现实中,不过此时的你得有能耐区分此时此刻与过往时光的差别。
这也正是我们解读作家生活和信件的一种方法;我们也可以以此照亮过去年代的许多窗口,透过它们去看看那些死去的名人过去的生活习惯,甚至幻想自己能与他们非常亲近,足够发现让作者无比惊讶的秘密。我们还可以抽出他们所写的一部剧或一首诗,看看如果当着作者的面朗诵,效果会不会有不同。
不过,这又引起了新的问题,我们必须问自己,一本书在多大程度上会受作者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拥有这段生活经历的人诠释出的作家又是否可靠呢?我们要在多大程度上拒绝或接受作者本人在我们心中引起的同情和反感呢?毕竟,书中所用的语言是那么敏感、极易染上作者的性格色彩。每当我们阅读传记和书信时,这些问题就会向我们压来,但是我们必须自己做出回答,因为要是完全听从他人的偏好来解答如此个人化的问题,绝对是危害无穷。
不过,我们也可以带着另外一个目的来读这一类书籍,不是为了阐明文学作品,也不是为了和名人混个脸熟,而是为了锻炼我们的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书架右侧不是有扇打开的窗户吗?放下书本,远眺窗外,这感觉多么惬意!这些景致,正因为不带任何意识,永远处于一种游离在外的运动状态,反而能带给人鼓舞:马儿在田野里来回奔跑,妇人在井边把水桶打满水,驴子把头高高昂起,发出长长的嘶叫声。而遍览图书馆,大多数的藏书所记录的不过就是男人、女人、驴子生命里的短暂瞬间。
任何国家的文学,在岁月的长河中,总会积聚一些毫无价值的东西,它们记载着消逝的时光以及被人遗忘的生命,它们往往通过几近消逝的方言表达出来,听来支吾无力。但是,如果你有兴致阅读这些废旧的书籍,就会惊讶于那些已被遗弃、任其腐朽的人类遗迹,你甚至会被它们折服。可能就是一个字母,却能映照出怎样的奇想!可能就是几句话,却能暗示出怎样的远景!
有时候,一个完整的故事既蕴含精彩的幽默,又带有真切的悲怆,而且情节丰富,仿佛是出自一个大小说家之手,然而,它其实是一个叫塔特?威尔金森的老演员所写。他在回忆琼斯船长的奇特经历;或者只是惠灵顿公爵麾下的一个年轻中尉爱上了里斯本的一个漂亮女孩儿;或者只是玛利亚?艾伦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伯尔尼医生的忠告而和她的瑞希一道私奔,她叹息着,任由手中的毛衣针掉在地上。
这些故事一点儿价值也没有,说得极端点,则完全是微不足道;然而,当今天的我们重新翻阅这些旧书籍,会发现它们还是那么引人入胜,我们会像对待那些往昔岁月留下的戒指、剪刀以及残破的玩偶鼻子那样,小心地拼拼凑凑——眼前,马儿在田野奔跑,妇人在井边把水桶打满水,驴子发出喇叭般的鸣叫。
但是我们终究会对这种陈旧的阅读材料心生厌倦。尽管威尔金森们、班伯里们和玛利亚?艾伦们能够帮我们补全一知半解的事,我们也不愿费神在旧书中仔细寻找。他们毕竟不具备艺术家高超的整合、删减素材的能力;他们甚至不能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表述完整;他们把原先有模有样的故事修改得面目全非;他们所能做的只是为我们提供事实,而事实是小说最低级的形式。
因此,我们产生了一种愿望,想要结束这种虚实参半的叙述想象模式,不再追究人物性格间的细微差别,而是要从更伟大的抽象表达中获得享受,因为,对于小说而言,只有抽象化才能达到更纯粹的真实。于是,我们产生了一种情绪,它是强烈的、笼统的、不囿于细节的,但是需要一些反复出现的齐整节拍来加强气氛。这种情绪的自然表达便是诗歌;当我们几乎能够作诗时,我们也到了阅读诗歌的好时机。
西风啊,你何时吹来?
好让这蒙蒙细雨早些落下。
上帝啊,但愿我的爱人在我怀抱,
我便又可安眠于卧榻!
诗歌的冲击力是如此强烈,如此直接,猛然间,除了诗歌本身带来的震动外,我们什么感觉都没有。仿佛一下子就扎入了深邃的诗歌意境中,而且是完全沉浸其中,周围没有什么可以依附,也没有什么会阻碍我们的遨游。小说带给我们的幻象是逐渐显现的,我们对于它们会产生什么效果也是早有准备。然而,当我们阅读上面的四行诗时,难道会停下来询问诗歌的作者,或是突然想起多恩那叫西德尼的秘书,或是把这几句诗卷入复杂的历史,并臆断出它是先辈的遗赠吗?诗人永远与我们处在相同的年代。
刚读诗的时候,我们的身心是集中而收缩的,如同受到了个人情绪的强烈冲击。紧接着,这种情绪开始在我们心底泛开阵阵涟漪,触及到我们遥远的感觉,发出声响和评论,以激发我们的共鸣和沉思。强烈的诗意能涵盖各种情感。我们不妨先从以下诗句中体会扑面而来的冲击力。
我要如树一般的倒下,
找到自己的墓,
只把我的悲痛回忆。
再看看下面诗句中抑扬顿挫:
沙漏沉沙记分秒,
人生耗尽墓前叹;
享乐狂欢终悲了,
厌倦恩怨把沙算;
哭叹声中沙漏尽,
长眠静论苦难史。
再从以下诗句中体会一把静谧沉思的格调:
无论我们年轻或年老,
我们的命运,我们生命的中心和家园,
总是与无限同在,
我们心怀希望,并祈愿希望永不灭,
只有永远带着奋斗、期待和渴望,
这一切才会永生。
除此之外,十四行诗为我们展现什么是彻头彻尾、永不枯竭的魅力:
月亮缓缓升上天空;
哪儿也没有停留;
她轻轻柔柔地往上爬,
陪伴她的只有点点孤星。
或者什么是绚丽的幻想:
猎手森林疾步走,
猛见林深燃似火。
一团火苗冉冉升,
定睛一看,
原是绿荫之中番红花。
我们不禁感叹诗人的艺术手法是多么丰富;他能使我们既做演员又做观众;他的笔就像是一只魔术手套,能变出各种人物性格,从福斯塔夫变到李尔王;他的笔风能缩能伸,每叙述一笔都有永恒的感染力。
“我们只需比较一下。”——这句话道出了秘密,也承认了阅读的复杂性。阅读的第一步,在于用最大的领悟力获取种种印象,但这只是阅读过程的前一半。如果我们想要从另一本书中获得全部的乐趣,我们就必须对形形色色的印象做出判断,以使那些一闪而逝的形象成为坚实而持久的存在。但是,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等到尘埃落定,等到阅读中产生的种种冲突和疑问都得到解决。我们可以先去散散步,聊聊天,把玫瑰上枯萎的花瓣撕下来,或者是上床睡一觉。然后,在不经意间,正如大自然转变万事万物一般,这本书又带着新的意味回到了我们眼前。它完完整整地浮现在我们的心头,这和之前只言片语的接触感觉完全不同。种种细节各得其所,形象也展现得处处清晰,我们能看出这是一个谷仓、一个猪舍、一座教堂。
现在,我们可以把书和书进行比较,就像把建筑与建筑进行比较一样。能进行这种比较也意味着我们态度的改变。我们不再是作者的朋友,而是他的判官,作为朋友,我们可以满怀同情,但作为判官,我们则不得不非常严厉。有些书曾浪费了我们的时间,滥用了我们的同情,难道它们的作者不是罪犯吗?还有那些腐蚀者、亵渎者、写假书者,他们创造出的书充斥着腐朽和病态的气息,难道他们不是社会最阴险的敌人吗?
让我们做出严厉的评判,让我们把每本书和同类中最伟大的作品进行比较,我们的心中高悬着历经时间考验的深刻的书籍——《鲁滨逊漂流记》、《艾玛》、《还乡》等。我们要将正在读的小说和它们作比较,因为哪怕是最新的、最微不足道的小说也有权利与最优秀的小说一同接受评判。诗歌也是如此,当令人陶醉的韵律逐渐淡化,绚丽的辞藻逐渐失色,一种视觉上的轮廓就会再次显现,我们必须要拿它与《李尔王》、《菲德尔》以及《序曲》比较,即使不与它们相比,也要与我们印象中顶尖的同类作品作比较。我们可以肯定,新的诗歌和小说之所以新颖,往往是因为它们极其肤浅的特质,而我们完全可以把原来评价作品的标准稍作调整,用于评判新的作品,而不需要再另起炉灶。
如果认为阅读的第二步,即由阅读、评判、比较组成的过程也像第一步那样简单,就不免有些愚蠢了。此时,你要做的不仅仅是打开心扉,迎接众多的印象。你得抛开眼前的书本继续阅读,同时对种种形象进行比较。前提是,你要博览群书,还要有相当的理解力,以确保这种比较是生动而有启发性的——这还是很困难的。如果进一步要求能说出“这里不仅是指这一类的书,这里说的是具备某种价值的书;这里有一处败笔,那里是处妙笔”,真是难上加难。要想胜任读者的这一职责,我们需要极高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学识,而一个人是很难同时具备这些品质的,即使是最自信的人也只能被赋予这些品质微小的萌芽。
或许更明智的做法是免去阅读的过程,等着批评家和图书馆那些身穿厚皮毛长袍的权威人士来为我们决定书籍的绝对价值?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可能会强调同情心的价值,我们可能会忘我地读书,但是我们知道,我们不可能产生充分的共鸣,或是全身心地沉浸在书海,我们心中总会有一个魔鬼不停地低语:“我恨,我爱。”
的确,正因为我们有爱有恨,我们与诗人和小说家的关系才会如此的亲密,根本无法容忍另一个人插在中间。即使得出的结果与他人相左,即使我们的判断是错误的,我们的品位以及那能触动我们全身的感觉,仍然是我们主要的照明灯。我们通过感觉学习,我们不能压抑自己的个性,这样只会使之枯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可以培养自身的品位,或是让它受到某种控制。当我们的品位已经贪婪地品尝过各式书籍——诗歌,小说,史书,传记——而终于停歇下来,此时的我们不再阅读,而是想要寻找现实生活的各种差别、各种矛盾组成的更广阔的空间。我们的品位开始发生转变,不再那么贪婪,而是更注意思考了。有了全新的阅读品位,我们不但学会了该如何判断某一类书,还知晓了这一类书的共同特点。我们听到一个声音说,听着,我们把这个叫做什么?接着,它会给我们念诵《李尔王》,然后再读《阿伽门农》,以此揭示出作品的共同特点。
有了品位作指导,我们可以大胆超越某一本书的范围,去寻求能把这些书籍归为一类的特点;我们可以给这些特点命名,制定一定的评判规则,以使我们的见解更有条理。我们可以从这种分门别类中获得更深的、更加难得的乐趣。
但是,规则在其与书籍的接触中要不断地被打破,这样才会有生命力。而凭空制定规则虽然容易,却相当的乏味空洞。那么,为了在艰难的尝试中稳住自己,我们最好求助于一些非常稀有的作家,他们能把文学当做一门艺术带给我们启发。柯勒律治、德莱顿以及约翰逊都曾在深思熟虑后进行文学批评;而诗人和小说家在深思熟虑后说出的话也是惊人的贴切——他们能照亮和固定我们心底混沌的想法。
然而,只有当我们已经在阅读过程中老老实实积累了问题和猜测,他们才能帮助我们。如果一味地聚在权威脚下,如静卧在篱笆树影边的羊群,我们就得不到他们的任何帮助。只有当他们的裁决与我们所想的相冲突时,我们才能理解他们,甚至甘愿折服于他们的观点。
如果我们就应该这样做,如果阅读需要我们具备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这样的珍贵品质,我们很可能会下结论说文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艺术,我们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对文学批评做出有价值的贡献。我们必须始终做一名读者,不应给自己贴上只有叫批评家等稀有人群才拥有的荣誉标签。尽管如此,我们也有自己作为读者的责任,甚至是重要的地位。我们树立的标准、我们做出的判断,已经悄悄融入空中,构成了作家们创作时所呼空气的一部分。我们创造出的影响力,尽管不会被刊印,也会很快被作家感知。这种影响力如果表达得很有教养,既充满个性和激情,又情真意切,相较于当前莫衷一是的批评界,就很有价值。
现在的文学作品在接受批评时,就像是在打靶场上列队移动的动物,批评家们只有一秒钟的工夫上膛,瞄准,射击。所以,即使他把兔子当成老虎,把老鹰当成家禽,或是全都打偏了,把他的子弹浪费在了远处田野上安静吃草的母牛身上,人们也会原谅他。如果作者在接受歪打斜射的报界炮轰之外,能体会另一种评论,体会那些完全出于热爱而读书的人的意见,难道不会对提高他的写作水平有帮助吗?读者意见的产生往往比较慢,也缺乏专业眼光,但是,他们的评判极富同情心,态度也很严谨。如果通过读者的努力能让书籍变得更有力、更丰富、更多样,那么为达目标付出一切就是值得的。
不过话说回来,难道我们读书时是带有强烈的期待的吗?我们之所以愿意实践某种追求,不就是因为这些事业本身是有益的,而且最终会给我们带来乐趣吗?读书不就是一例吗?至少,我有时候会遐想,当最后的审判日来临,那些伟大的征服者、律师、政治家前来领取他们的奖赏——属于他们的皇冠、桂冠以及雕刻在永不磨灭的大理石上的不朽的名字。此时,万能的上帝看见我们臂膀里夹着书,会转过身对圣彼得不无妒忌地说:“看,这些人不需要任何奖赏,我们也没有什么能给他们的。他们就是热爱读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