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跨文化交流学(中国戏曲学院“十四五”规划教材)

書城自編碼: 368117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史
作者: 刘珺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3968617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5.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4.4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8.4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HK$ 92.0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HK$ 81.4
花外集斠箋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HK$ 151.0
有兽焉.8
《 有兽焉.8 》

售價:HK$ 70.6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HK$ 70.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1.1
《文明的边疆:从远古到近世》
+

HK$ 83.0
《夷坚志新说》
+

HK$ 51.5
《新知文库119·时尚的精髓》
+

HK$ 196.4
《事件思想史》
+

HK$ 91.8
《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
+

HK$ 79.5
《日本人眼中的美》
編輯推薦:
本书每小节后配有案例,使读者在阅读正文后,可以用案例进行思考、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此外,每章后配有推荐阅读书目,使学生和读者能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国际、国内的跨文化交流知识。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为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开设的“跨文化交流学”课程所写的教材。
现代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核心课程教材应体现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回应这一需求,“跨文化交流”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编写适合本科教学和艺术类院校特色的教材。继2012年《跨文化交流案例研究》出版,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积累和跨文化交流学的更新发展,我们继续推出《跨文化交流学》一书,介绍该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反映跨文化交流研究近年来的成果。
關於作者:
刘珺,女,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副主任,副教授。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人文学院跨文化交流与国际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主讲课程涉及《跨文化交流学》、《艺术营销学》、《文化传播学》等。
目錄
目录
章 跨文化交流的概念 /1
节 跨文化交流的诞生背景 / 4
第二节 跨文化交流学发展史 / 19
第三节 跨文化交流学的内涵 / 24
第四节 学习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 27

第二章 文化的定义与功能 / 33
节 文化的定义 / 34
第二节 文化的特征 / 50
第三节 文化的功能 / 60

第三章 文化的深层次结构 / 67
节 文化的深层结构 / 68
第二节 世界观 / 77
第 三 节 宗 教 / 86
第 四 节 家 庭 / 90

第四章 文化价值观与文化价值取向 / 99
节 文化价值 / 100
第二节 文化价值取向 / 108
第三节 克拉克洪与斯托贝克价值取向模式 / 111
第四节 霍尔价值取向模式 / 118
第五节 霍夫斯泰德价值取向模式 / 126
第六节 施瓦茨价值取向模式 / 136
第七节 文化价值取向模式的局限性 / 140

第五章 文化与认知 / 143
节 认知的本质与定义 / 146
第二节 影响认知的因素 / 154
第三节 文化与认知 / 158
第四节 刻板印象 / 167
第 五 节 偏 见 / 172

第六章 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理论 / 183
节 文化休克 / 185
第二节 文化休克的症状与发展 / 191
第三节 文化适应理论与模式 / 202
第四节 文化认同 / 215
內容試閱
前 言

跨文化交流学发端于 20 世纪初期,以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为先导, 学术界开始注意到人类不同文化的差异并对跨文化交流活动产生了日益浓厚的研究兴趣。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于 1959 年出版《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 ),具体描绘了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若干原则, 并首次使用了“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词。此书的出版标志着跨文化传播学的诞生,此后跨文化交流研究快速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跨文化交流研究逐步从人类学中分离出来,开始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终于 20 世纪 70 年代逐渐发展成为传播研究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很多有影响的研究协会成立、学术期刊创刊,大批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和教学著作陆续问世, 许多大学也纷纷开设跨文化交流学课程和相关专业。20 世纪 80 年代,跨文化交流学传入我国,迅速受到了外语、传播学等学科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经贸急速发展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要求,对不同文化之间传播交流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在个人层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也使得人们提高自身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成为必要。
本书是为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开设的“跨文化交流学”课程所写的教材。早在 2001 年,中国戏曲学院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这一专业方向, 并于次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3 年又开始招收“国际文化交流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并于 2012 年在专业教学和研究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成立“国际文化交流系”。自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方向招生以来,“跨文化交流学” 课程一直是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和教研教改的重点。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我们深知跨文化能力对于面向未来、面向国际的中国文化交流高级人才的重要性。对于这门课程,我们一直采用团队教学模式,探索双语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并非常重视教材和教辅材料的撰写。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一门课程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有两个因素起决定作用:一个是师资, 一个是教材选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核心课程教材应体现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适应这一需求,“跨文化交流学” 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编写适合本科教学和艺术类院校特色的教材。2012 年《跨文化交流案例研究》出版,该书将我们在跨文化教学实践和艺术交流、学术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一手材料以案例的形式予以体现,从而反映跨文化交流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现象、矛盾和冲突,并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论总结,成为近几年来课堂教学的实用资料。当时,我就已经萌生了围绕课程需要撰写系列教材和教辅材料的想法。这几年,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积累和跨文化交流学的更新发展, 自 2017 年起,我和我的课程团队教师一直在为这本教材的写作努力,现在终于推出《跨文化交流学》一书,介绍该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反映跨文化交流研究近年来的成果。
本书共设九章,分别从“跨文化交流的概念”“文化的定义与功能”“文化的深层次结构”“文化价值观与文化价值取向”“文化与认知”“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理论”“语言与文化”“非语言沟通和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等方面介绍学科基本内容。从这些支撑本学科发展的核心理论出发,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元性、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原理和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考虑到学科特性和课程教学的双语要求,本书中的重要学术词汇和知识点都采用英语标注,以便于学生和读者理解学科词汇的英语学术表达。以此书为基础,“跨文化交流学”教学团队将继续撰写与之配套的英文版教材和阅读材料,更好地体现双语教学特色和教材特色。
本书面向本科学生,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内容丰富,体现了学科的时代性以及前沿性,因此不仅适于作为大学教材,而且可以作为各类外事工作人员以及国际企业管理者和出国人员的参考用书。本书并非作者一人之力完成, 而是体现了国际文化交流系教师共同的教学努力和跨文化交流学课程团队的研究能力。在撰写过程中,团队成员,本系优秀的青年教师郝爽老师给予我极大的支持,做了很多工作,并正在撰写此书的英文版。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当然, 囿于水平,本书必然会有很多问题和不足,诚挚地希望使用本书的各位老师和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指正。
本教材由中国戏曲学院资助出版,在此特别感谢学院、教务处和国际文化交流系领导和各位同人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出版发行。

刘 珺
2021 年 4 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