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韩愈小品:唐宋小品丛书

書城自編碼: 385459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集部
作者: [唐]韩愈 著,韩嘉祥 注评
國際書號(ISBN): 9787534895272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58.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尤物:太平洋的丝绸全球史
《 尤物:太平洋的丝绸全球史 》

售價:HK$ 102.4
吴语百年面貌与变化研究——以嘉兴吴语为例
《 吴语百年面貌与变化研究——以嘉兴吴语为例 》

售價:HK$ 227.7
众生百态:清代刑科题本里的“打工人”
《 众生百态:清代刑科题本里的“打工人” 》

售價:HK$ 66.7
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
《 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227.7
史记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 史记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

售價:HK$ 56.4
流年碎影(张中行先生88岁高龄写完的人生自传  “这一生我自认为不糊涂。”)
《 流年碎影(张中行先生88岁高龄写完的人生自传 “这一生我自认为不糊涂。”) 》

售價:HK$ 147.2
经纬度丛书·迦太基帝国
《 经纬度丛书·迦太基帝国 》

售價:HK$ 66.7
理想国译丛067: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
《 理想国译丛067: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 》

售價:HK$ 147.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4.7
《白居易小品:唐宋小品丛书》
+

HK$ 63.4
《欧阳修小品:唐宋小品丛书》
+

HK$ 64.7
《柳宗元小品:唐宋小品丛书》
+

HK$ 63.4
《陆游小品:唐宋小品丛书》
+

HK$ 63.4
《苏轼小品:唐宋小品丛书》
+

HK$ 473.4
《唐宋小品丛书(精装8册)欧阳修 韩愈 白居易 柳宗元 黄庭坚》
編輯推薦:
苏洵赞其: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徐钧赞其:平生胆气尤奇伟,何止文章日月光。
韩愈是一代文章巨匠,创造了300多个成语。“杂乱无章”“动辄得咎”“佶屈聱牙”“摇尾乞怜”“不平则鸣”“虚张声势”“飞黄腾达”“再接再厉”“驾轻就熟”,皆出自其文章。
內容簡介:
韩愈写出了大量光照千古的文学作品,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短幅小品,都能气势充沛、闳中肆外、纵横捭阖。同时,韩愈还培养或团结了一大批文人志士,声势浩荡地把散文推向了新的阶段。自韩愈开始,散文才被公认为一种文学形式。到了宋代,韩愈的声价更是日丽中天,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奉之为“百世师”“天下法”,赞誉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在散文史上,韩愈是一座巍峨的丰碑。
他不但善于制作雄丽典雅的大块文章,也时时吟咏隽永新奇的小品文字,如《杂说 》《获麟解》等寓言小品,蕴含怀才不遇的感慨或穷愁落寞的叹息, 委曲深致;又如《女挐圹铭》《祭房君文》等哀祭小品,寥寥淡淡, 摹写真情,字有尽而泪无穷;至于赠序小品,佳作更多,如 《送董邵南序》《送高闲上人序》《送王秀才含序》《送区册序》等,构思精巧,以诗为文,含不尽之烟波。
關於作者:
韩嘉祥,自幼师从著名学者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训诂学及书法 ,是吴派书法艺术的传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史馆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等职。编著有《兰亭序集联续编》《行书发轫》《杜诗别揽》《吴玉如诗文辑存》等。
目錄
卷一 感事遣怀
感二鸟赋并序
五箴并序
杂说(一)
杂说(二)
杂说(三)
杂说(四)
师说
送穷文
进学解
讳辩
原毁
择言解
获麟解

卷二 师友风谊
赠张童子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孟东野序
赠崔复州序
送董邵南序
送区册序
《荆潭唱和诗》序
送幽州李端公序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石鼎联句诗序
送浮屠令纵西游序
送杨少尹序
送高闲上人序
爱直赠李君房别
题李生壁
蓝田县丞厅壁记
与孟东野书

卷三 写人记物
圬者王承福传
太学生何蕃传
毛颖传
张中丞传后叙
伯夷颂
画记
燕喜亭记
新修滕王阁记

卷四 追思悼亡
祭田横墓文
祭十二郎文
祭河南张员外文
祭柳子厚文
欧阳生哀辞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
柳州罗池庙碑
女挐圹铭
瘗砚铭
內容試閱
前 言

韩愈,唐代文学大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卒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卒年五十七岁,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五朝。韩愈为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宋神宗元丰年间追封他为“昌黎伯”,他的作品集称为《昌黎先生集》。他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又称他“韩吏部”,韩愈死后,谥曰“文”,后人就尊称他“韩文公”。
韩愈在文学大的贡献是倡导“古文”,从理论到实践,成功地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可以说,在中国的散文发展史上,韩愈的出现,结束了一种局面,同时又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这正是所谓的“古文运动”。“古文运动”这四个字是后人总结而概括出来的,不是韩愈自己说的。“古文运动”概括地讲,就是试图恢复先秦两汉的散体文以取代空洞浮艳、华而不实的渐趋卑靡的骈体文,并由韩愈倡导、号召的散文革新运动。在韩愈之先,陈子昂、萧颖士、李华、柳冕等,也曾对骈四俪六的时文有所批评,但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够成熟,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文章缺乏艺术感召力。韩愈则不同,他写出了大量光照千古的文学作品,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短幅小品,都能气势充沛、闳中肆外、纵横捭阖、大小毕浮,正如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所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同时,韩愈还培养或团结了一大批文人志士,声势浩荡地把散文推向了新的阶段。自韩愈开始,散文才被公认为一种文学形式,后来的文人也将散文当作文学作品来写。到了宋代,韩愈的声价更是日丽中天,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奉之为“百世师”“天下法”,赞誉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在散文史上,韩愈是一座巍峨的丰碑,其后的文学家无不受其影响和沾溉。
关于韩愈的散文风格及其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影响,前人与时彦之述备矣。至于韩愈继承从先秦至西汉的散文创作并有长足的发展,历来毫无异议。但韩愈对待骈体文也不是一概排斥的,事实上韩愈本人的骈体文写得也相当好,像韩愈文集中一些贺表之类的文章,仍须顺应时代潮流的大势而用“骈四俪六”的时文,足以说明韩愈不仅是古文巨匠,同样是一位骈体文高手。正如清代刘开(号孟涂)在《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中讲:“退之起八代之衰,非尽扫八代而去之也,但取其精而汰其粗,化其腐而出其奇。其实八代之美,退之未尝不备有也。”苏轼高度称颂“唐无文章,唯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篇而已”的《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正是兼取骈体之体,融骈入散,寓骈于散的代表作品,不难看出韩愈继承魏晋六朝骈体文优秀的一面,而又形成了自己的戛戛独造的文风,如果没有深厚的骈体文功底,是不可能写出熔骈散为一炉的非骈非散、亦骈亦散的上乘之作的。韩愈将其之前的文学成就吸精取华融入散体中来,终形成自家面貌。
《昌黎先生集》共收文章七百余篇,按照体裁分类,如杂著、书、启、序、哀辞、祭文、碑文、行状等。到了宋代就有“千家注杜(甫)五百家注韩(愈)”之说,虽然此话有些夸张,但可见版本之夥。在古典文献中,以明朝万历徐时泰所刊“东雅堂”本善;近代以马其昶先生整理的《韩昌黎文集校注》精。本书的文章是以上述两本为版本依据的。只是按照体例要求,分为“感事遣怀”“师友风谊”“写人记物”“追思悼亡”四类,共五十四篇文章。
就本册所选文章而言,如《与鄂州柳中丞书》《再与鄂州柳中丞书》两篇,文章虽不长,但都有着社会现实意义,其遣词造句之整饬谨严,其布局法度有序,足以与汉代名篇比肩。类此者如《张中丞传后叙》《圬者王承福传》《太学生何蕃传》等,都是艺术性很高的上乘之作。再有:《画记》源出于《周礼·考工记》,《为人求荐书》《应科目时与人书》胎息《战国策》,《送穷文》渊源于扬雄《逐贫赋》,《进学解》衍于东方朔《答客难》及扬雄《解嘲》,《张中丞传后叙》得力于司马迁《史记》,都是渊源有自,正如宋代黄庭坚所讲:“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祭十二郎文》《欧阳生哀辞》《祭河南张员外文》等都是真情至文,这几篇既是韩文中的名篇,也是凄切的美文。尤其《祭十二郎文》痛入脾肝,催人泪下,字字是血,行行是泪,被后人视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前人评论韩愈散文时,认为“以诗为文”,例如《送董邵南序》《与孟东野书》《杂说》《题李生壁》《送浮屠令纵西游序》等,都以语言清新,情韵不匮,洋溢着诗歌的情趣,而深入人心。同时也拓宽了唐宋古文领域,开辟了古文新天地。
尤其应该表而出之,值得一提的是韩愈在小品文方面的贡献。《蓝田县丞厅壁记》《送高闲上人序》《答陈商书》《原毁》《送石处士序》等,都带有讽刺性小品文味道;《爱直赠李君房别》《送孟冬野序》《送杨少尹序》《题李生壁》《新修滕王阁记》《燕喜亭记》等,都似抒写个人情感的小品。至于受传奇小说影响而创作的《毛颖传》《柳州罗池庙碑》《石鼎联句诗序》这样带有小说家者言的文章,也属小品性质。再如《伯夷颂》《择言解》《瘗砚铭》《女挐圹铭》《杂说》,都是不折不扣的小品文。这些文章,对苏东坡、黄山谷小品有着很深刻的影响,甚至对于晚明小品也同样有着指导作用。
清代王文治曾有诗句:“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近代大学者陈寅恪先生《金明馆丛稿初编·论韩愈》中讲:“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人物也。”这都是过来人的评定。以普及通俗的古文选本《古文观止》而言,从先秦《左传》至明晚期的张溥,共选了二百二十二篇古文,而韩愈独占二十四篇,占了百分之十以上,这一点也可见韩愈在古典散文史上的地位。如果历史上没有产生韩愈,恐怕唐代的文化史就会黯淡许多,也会影响以后的古文发展,甚至影响今日的文学创作。

五箴并序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余生三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①,其不至于君子而卒为小人也,昭昭矣!作《五箴》以讼其恶云②。

游箴
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③;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呜呼余乎,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④!

言箴
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⑤;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幕中之辩,人反以汝为叛⑥;台中之评,人反以汝为倾⑦。汝不惩邪⑧,而呶呶以害其生邪⑨!

行箴
行与义乖,言与法违⑩,后虽无害,汝可以悔;行也无邪,言也无颇,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宜悔而休,汝恶曷瘳?宜休而悔,汝善安在?悔不可追,悔不可为。思而斯得,汝则弗思。

好恶箴
无善而好,不观其道;无悖而恶,不详其故。前之所好,今见其尤,从也为比,舍也为仇。前之所恶,今见其臧,从也为愧,舍也为狂。维仇维比,维狂维愧,于身不祥,于德不义。不义不祥,维恶之大,几如是为,而不颠沛?齿之尚少,庸有不思,今其老矣,不慎胡为!

知名箴
内不足者,急于人知;霈焉有余,厥闻四驰。今日告汝,知名之法:勿病无闻,病其晔晔。昔者子路,惟恐有闻,赫然千载,德誉愈尊。矜汝文章,负汝言语,乘人不能,掩以自取,汝非其父,汝非其师,不请而教,谁云不欺?欺以贾憎,掩以媒怨,汝曾不寤,以及于难。小人在辱,亦克知悔,及其既宁,终莫能戒。既出汝心,又铭汝前,汝如不顾,祸亦宜然。
【注释】
①道德:本指行为的规范,在此指自身的信仰和修养。负:辜负,有亏。初心:当初的心愿。
②讼:责备,自我检讨。
③蚤:同“早”。孜孜:勤奋不怠的样子。
④“君子之弃”二句:弃,抛弃,淘汰。归,归往,归属。此句与序中“不至于君子而卒为小人”意同,意思说自己可能被君子所抛弃而属于小人的行列了。
⑤知言:深解言词之意。《孟子·公孙丑上》:“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乌可与言:岂可与之讲话。《论语·卫灵公》:“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⑥“幕中之辩”:指韩愈在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中做节度使推官直谏受谴。洪兴祖《韩子年谱》:“(贞元)十五年己卯。秋,为徐州节度推官。……九月一日上建封书论晨入夜归事,其后有谏击球书及诗。《旧史》云:‘发言真率,无所畏忌,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公岂拙于世务者?特不能取容于俗耳。”叛,指背叛其上级。
⑦“台中之评”:指韩愈为监察御史时,曾上书《御史台论天旱人饥状》,而获罪贬阳山令。《韩子年谱》:“(贞元)十九年癸未。拜监察御史。冬,贬连州阳山令。……是时有诏以旱饥蠲租之半,有司征愈急,公与张署、李方叔上疏,言关中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请宽民徭而免田租之弊。天子恻然,卒为幸臣所谗,贬连州阳山令。幸臣,李实也。”倾:颠覆,指对朝廷有破坏行为。
⑧惩:警戒。
⑨呶呶:唠叨。害其生:自己损害生命。
⑩行:行为,品行。义:道义。乖:违背。言:言论。法:法则。违:背离,与乖互文见义。
……

【赏读】
“箴”是一种文体,用以规劝和告诫。宋朝王应麟《辞学指南》说:“箴者,谏诲之词,若针之疗疾,故名箴。”韩愈的《五箴》正是省身克己、忏悔自责之作,正如序中所讲:“作《五箴》以讼其恶”。
此文是韩愈三十八岁时所写,如果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还应该算壮年,但古今不同,在此文序中韩愈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他在《祭十二郎文》一文中亦说:“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完全是一幅暮年老态的形象了。
此文语意真挚,令人自奋。高步瀛《唐宋文举要》中引李刚己评语,深得其旨,他说:“此序词简意挚,无一字浮浪,读韩文宜深玩此等,不宜专学其奇倔之作,以其易涉叫嚣也。”《游箴》,“前六句笔势飞动,后四句语意极为沉挚”。《言箴》,“起四句语意警动”,“结笔有悠扬不尽之意”。《行箴》,“起八句曲折尽意;令读者忘其为有韵之文”,“结末笔势拗折”。《好恶箴》,“此首笔势尤为纵横跌宕,不可羁勒,其析理之精,亦不让宋贤也”。《知名箴》,“读此等文字,细玩其往来向背之势,可以悟古人用笔之妙”。又评论说:“汉氏以降,为四言韵语者,自太史公、扬子云之外,鲜能出三百篇之范围,惟韩公不袭取三百篇形貌,而力足与之并。如此五首,词旨深切,笔势奇宕,实用周成《小毖》、卫武《抑戒》之嗣音也。”其中的《小毖》《抑戒》是《诗经·周颂·小毖》和《诗经·大雅·抑》。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④。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⑦,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⑧,小学而大遗⑨,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⑩,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注释】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指儒家的学说。业,学业。惑,疑难。《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此处是从求学角度立论,承首句“古之学者”而言,说学者求师,所以传圣人之道、受先哲之业、解自己之惑。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此二句是化用《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及《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③庸知:岂知,哪管。
④“是故无贵无贱”四句:语出《吕氏春秋·劝学》:“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这四句意思是说,无论身份的贵贱和年龄的少长,先儒之道存在于谁的身上,做老师的资格也就存在于谁的身上。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指从师学道的风尚。韩愈认为:“由汉氏已来,师道日微,然犹时有授经传业者,及于今则无闻矣。”(见韩愈《进士策问十三首》)
⑥出人:超过一般人。犹且:尚且。
……

【赏读】
本文是韩愈阐述师道的名篇。虽然名义上是为李蟠所作,其实是借此来抨击当时上层社会中士大夫之族不肯相师的陋习。当时官僚士大夫重视门第观念,只认功名富贵、威权势力,不尊师重道。韩愈不顾世俗和非议,强调“人非生而知之者”,要想“解惑”,就必须“从师”,而且还提出了拜师是为了求学问、明道理,不在于年龄的少长和身份的贵贱。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这一论点却遭到上层统治集团中当权者的诽谤和聚骂,据柳宗元《与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因作此篇而得狂名,以至于成了他遭贬广东阳山的原因之一。
本文写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当时韩愈正锐意进取,致力于“古文运动”,所以此文锋芒犀利,有破有立,篇幅虽短,但立论全面。韩愈倡“师道”,勉励后学,以之振兴儒家学说。文章结构很谨严,说理清晰,观点鲜明。文章开头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开宗明义,旗帜独标,颇具新创。此句也成为后世尊师重道的名言。篇中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今天习闻习见,但在当时都是具新鲜的思想内容的。清代张裕钊说“此篇近《孟子》”。此文在写作上明显一个特点是善于对比,通过对比,使自己的立论更为有力。宋代黄震《黄氏日钞》就道出了此文这一特点,他说:“前起后收,中排三节,皆以轻重相形:初以圣与愚相形,圣且从师,况愚乎?次以子与身相似,子且从师,况身乎?次以巫医乐师百工与士大夫相形,巫乐百工且从师,况士大夫乎?公之提诲后学,亦可谓深切著明矣,而文法则自然而成者也。”
韩愈在《答李翊书》一文中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这篇《师说》气势充沛,声之高下皆宜。也正是其理论的具体体现。中学语文教材选录此文,故尤为人们熟悉和传诵。


题李生壁
余始得李生于河中①,今相遇于下邳②,自始及今,十四年矣。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③,未通人事④,追思多有可笑者,与生皆然也。今者相遇,皆有妻子。昔时无度量之心,宁复可有⑤?是生之为交,何其近古人也⑥!
是来也,余黜于徐州⑦,将西居于洛阳。泛舟于清泠池⑧,泊于文雅台下⑨。西望商丘⑩,东望修竹园。入微子庙,求邹阳、枚叔、司马相如之故文。久立于庙陛间,悲《那颂》之不作于是者已久。
陇西李翱、太原王涯、上谷侯喜实同与焉。贞元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昌黎韩愈书。
【注释】
①始得:指结识。李生:名平,韩愈少年时的朋友。河中:今山西永济市。
②下邳(pī):今江苏邳州市。
③未冠:古礼男子二十而冠。未满二十岁为未冠。
④未通人事:指尚未通晓人情世故。
⑤“无度量之心”二句:无度量,不加权衡和限制。这两句意思是,毫无世故之心,哪里能再有呢?
⑥“是生之为交”二句:是,代词,指上文“无度量之心”。通行本“是”字连上句读,细揣文意,应与“生之为交”连读。此二句是赞扬李生能保持着纯朴的品质,有古人之风。
⑦余黜于徐州:指辞去徐州节度使推官之职。上一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曾辟韩愈为节度使推官,但不久张建封去世,韩愈也辞职离开徐州。
⑧清泠池:《太平寰宇记》:“梁孝王故宫内有钓台,谓之清泠台,下有池,号清泠池。”梁孝王封地在唐时为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南。
⑨文雅台:梁孝王时的古迹,在梁孝王的故城内。
……

【赏读】
作此文时,韩愈刚刚辞去徐州节度使推官之职,途经下邳,遇到少年时的朋友李平。此为临别时题壁留念之作。“题壁”就是在墙上直接写字或写诗,如同今天的挂张书画之类。此种形式,在晋朝兴起,如孙过庭《书谱》中就将有“羲之往都,临行题壁”的话。梁朝陶弘景有《题所居壁》。此风气到唐朝尤盛,著名的如崔颢题《黄鹤楼》诗,也是写在壁上的,后来李白游黄鹤楼,见而赏之,题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杜甫有五律《题玄武禅师屋壁》,可见题壁是唐时的风尚。
全文不到二百字,却曲折委婉,用意深远。尤其是借缅怀古迹、古人,隐晦地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不为世用的感叹,也期盼能有梁孝王那样的人物,来赏识自己。本文也体现韩愈以诗入文的特色,所以曾国藩评此文说:“低回唱叹,深远不尽,无韵之诗也。”清张裕钊也说:“古郁苍凉,清微潇远,别有襟袍。”
文章后一句说明此文写于“贞元十六年”,当年韩愈三十三岁,他与李生相识于十四年前,也就是韩愈十九岁时,当时他们都“未冠”,而今各有妻室。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使韩愈经过岁月的消磨、尘俗的污染,感受到世态炎凉,他自认为少年时的天真纯正,已消磨殆尽,很世故了。少年时的朋友李生还能保持不泯的童心,所以韩愈称赞他“是生之为交,何其近古人也”。
文中提到的《那颂》是《诗经·商颂》的首篇。借凭吊殷商之幽思,而伤怀今日古风不复存在,暗合赞评李生,也正体现韩文披沙拣金、低回唱叹之妙。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