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內容簡介:
致力于本科教育的文理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体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后期,众多美国基督徒踏上了前往东方传教的征程,这批传教士中有很多是来自文理学院的毕业生和教 授。他们在中国居住的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十年,返回故土时带回了大量珍贵资料。本书对美国欧柏林联盟中的80所文理学院图书馆进行调查,整理成有利于读者使用的目录 提要,目的是协助读者广泛而深入地查找美国文理学院中的中国特藏。涉及38所学院、121种中国特藏。内容包括旅行日记、信函、相册、剪报、书刊、明信片和艺术藏品等。
關於作者:
陈晰,任职于美国高校图书馆,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近代东亚史料整理与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版本学与目录学等。
目錄 :
总序
前言
凡例
Augustana College 奥古斯塔纳学院
Barnard College 巴纳德学院
Bates College 贝茨学院
Beloit College 贝洛伊特学院
Berea College 伯里亚学院
Bowdoin College 鲍登学院
Bryn Mawr College 布林莫尔学院
Carleton College 卡尔顿学院
Claremont Colleges 克莱蒙特联盟学院
Clark University 克拉克大学
Colgate University 科尔盖特大学
Depauw University 迪堡大学
Dickinson College 迪金森学院
Drew University 德鲁大学
Gettysburg College 盖茨堡学院
Grinnell College 格林内尔学院
Hamilton College 汉密尔顿学院
Haverford College 哈弗福德学院
Hope College 霍普学院
Kenyon College 凯尼恩学院
Lafayette College 拉斐特学院
Middlebury College 明德学院
Mount Holyoke College 曼荷莲学院
Oberlin College 欧柏林学院
Reed College 里德学院
Simmons University 西蒙斯大学
Skidmore College 斯基德莫尔学院
Smith College 史密斯学院
Swarthmore College 斯沃斯莫尔学院
Trinity College 三一学院
Trinity University 三一大学
University of Puget Sound 普吉特湾大学
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华盛顿与李大学
Wellesley College 卫斯理学院
Wesleyan University 卫斯理安大学
Whitman College 惠特曼学院
Whittier College 惠蒂尔学院
Williams College 威廉姆斯学院
內容試閱 :
(一) 海外中国文献的内涵及范围
所谓海外中国文献,是指在中国以外的与中国有关的各类文献,具体而言,在以下方面与“域外汉籍”有所区别:
1. 语种。除了汉文文献,还包含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等语种书写的与中国有关的文献。
2. 文献类型。相较于域外汉籍侧重于图书(或古籍),海外中国文献所涵盖的文献类型更为广泛。如按照出版形式划分,除了图书,还包括档案、期刊、报纸、舆图、学位论文等各类文献;按照文献加工程度划分,除了图书、期刊、报纸等一次文献,还有很多关于中国的书目、索引等二次文献;按照文献存储介质划分,可分为纸质文献、视听文献(如哥伦比亚大学收藏的近代中国人物口述档案),而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浪潮的加剧,在不久的将来,各种电子文献必将成为海外中国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年限。现有的域外汉籍界定通常都是以20世纪为限,对于20世纪以后的文献基本不予关注,而海外中国文献的年限范围则较长,时间跨度可以从马可·波罗—利玛窦时代即西方开始相对有系统地关注中国以来,一直到当下,这一时期产生的文献都属于海外中国文献的研究范围。
4. 学科覆盖。海外中国文献的学科范围较之域外汉籍更为宽广,在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上,延伸至各类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
(二) 海外中国文献的特点
从上述对于海外中国文献的定义及范围的界定可知,海外中国文献具有四个特点:
其一,以中国为核心。海外中国文献范围广、类型多、时间跨度长,但是其核心特征必须是与中国有关。何为“中国”?这是近年来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从主权归属来看,“中国”是包括34个省级行政区的独立主权国家;从文化来看,通常而言,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而海外中国文献中的“中国”,更多的是从文化角度来定义的,凡是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地理交通、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制度法律、语言文字等,都属于海外中国文献范畴。
其二,跨文化性。文献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而海外中国文献,尤其是那些西人撰写的或者中国人用外文书写的文献,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延伸,更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晶,具有跨文化的属性。即使是那些纯粹的中文古籍,身处海外图书馆、档案馆,被用西方的方式进行收藏、分类、编目,其身上早也具备了所在区域的文化特征。
其三,多样性。从上述对于海外中国文献的语种、类型、年限的界定可知,海外中国文献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一点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尤为明显。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h)2010年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到2010年左右,美国大学和智库大概有3000人在研究中国问题梁怡、王爱云:《西方学者视野中的国外中国问题研究——访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4期。,这些人研究范围涉及中国的方方面面,其产生的文献在类型、涵盖范围等方面非常多样化,而这仅仅是美国在2010年左右的数据。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海外中国文献多样性的特征将会愈发明显。
其四,零散性。伴随着多样性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零散性,从上文对于海外中国文献文种、类型等的界定来看,海外中国文献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是档案、舆图等,分布较为零散。除了明确以中国为主题的文献,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分散在各种文献类型中的,如图书章节、期刊文章、报纸文章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报纸为例,在二战期间刊发了大量和中国有关的报道,这些新闻报道对于研究中国抗战以及二战时期的中美关系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这些新闻报道由于分布零散,给系统整理、研究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三) “域外汉籍”与“海外中国文献”的关系
从上文对于域外汉籍和海外中国文献的定义来看,域外汉籍无疑是海外中国文献的一部分,而域外汉籍研究同样也属于海外中国文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两者还是有所不同。域外汉籍研究,其研究对象主要为汉文典籍,更确切地说是东亚汉籍,属于传统汉学(Sinology)研究范畴,其重点在于探讨中国文化对于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其本质反映的是学术研究从“中国之中国”走向“亚洲之中国”。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外各种交流的愈发频繁、紧密,传统汉学研究逐渐被更为广泛的“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所取代,海外中国文献研究在域外汉籍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档案、期刊、报纸、舆图等资料,关注的重心也从“古典的”“单向式”的研究发展为“古今结合”“中外双向互动式”的研究。从某种程度而言,海外中国文献研究兴起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全球化时代的学术研究,即所谓“世界之中国”1901年,梁启超在《清议报》第90期、第91期发表《中国史叙论》(署名“任公”),其中在第91期刊发的该文第八节“时代之区分”中,梁启超提出了中国历史时代的三段划分,即“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第二中世史。自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出的“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与本文所指含义有所区别,本文中只是借用梁启超提出的概念,表达中国学术研究之走向。